“千古一帝”汉武帝神话书写,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创大汉盛世

念伦聊历史 2023-05-12 11:14:16

秦始皇,汉武帝,康熙这三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都称为“千古一帝”,然而,秦始皇之外还有两位皇帝,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同的。不过,“秦皇汉武”四个大字,对于当时的皇帝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认可。

那么,为什么他可以和秦始皇并列,成为秦皇汉武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四个人的帮助。

霍去病,魏青勇抗匈奴,固若金汤

在汉朝,有两个人在兵法上很有天赋,而且都很受皇帝的重视。

汉武帝于公元141年即位。其后数年,匈奴人入侵汉地边界之事有增无减,大秦皇帝元光二年,雁门郡的豪强聂壹曾以太行令向大秦皇帝进言。

聂壹激动地对皇帝说:"单于要与我们讲和,我们正好趁这个时机趁他们不备,趁他们不备,"皇帝采纳了他的提议,派军队去帮助聂壹。

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单于逃离了关内,并拒不与汉和平共处,继续进犯汉地。

光元6年,河南保卫战爆发了一场战役。因为公孙贺太过大意,没有对敌人进行准确的侦察,所以他率领的大军并没有遇到任何一支匈奴军。

而公孙敖则在河北的蔚县战败,阵亡将士七千余人。而“飞天大帅”李广,则是以少胜多,被人活捉,在押解的过程中逃走了。

唯有卫青这一次领军,率军杀入了龙城之中,斩杀了超过七百名将士。这一战,让卫青声名鹊起,当汉武帝见卫青是唯一一个得胜回来的人,立刻就给了他一个封疆大吏。

西元前一二八年,单于率领三支匈奴军向南方进犯,并向北方进犯,向北方进犯。他一路打到了辽西,斩了一个郡王,还抓了数千将士。一伙人逃到了玉阳县,将韩安国团团包围,守在这里的汉人士兵,差不多都被杀了个精光。

可是在单于的带领下,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很快就被杀了个精光。

汉军中也不是笨蛋,见形势不对立刻就开始求援,而汉武大帝接到这个消息后,也急坏了,该让哪边去打仗?她的脑海里,忽然出现了一个人。

他正是卫青,因为他第一次带着大军出战,就取得了胜利,对手又是一个彪悍的匈奴人,所以他才会被皇帝陛下委以重任。甚至于,还让卫青率领大军,攻打了匈奴人的大本营——燕门。

当卫青率军抵达燕门关的时候,单于和他的部下都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对卫青不屑一顾。卫青悍不畏死的指挥着大军,把匈奴人逼出了燕门关。

此后,卫青先后参与河南、朔方等多场战斗,每一场战斗都是完胜。不过,在汉武帝时代,除了卫青之外,他的亲外甥霍去病也在其中。

霍去病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出色的弓箭手了,所以皇帝对他非常欣赏,甚至要将自己的吴起和自己的孙子都传授给他,却被他以“军中之道,不足为道”的借口婉拒了。

元朔六年,只有十八岁的他随大将军军卫青出征,被授予“剽姚校尉”的称号,他率领八百人马,在战场上等待时机,一举攻破了匈奴的防御,成为他首次领兵打仗。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带兵的霍去病,竟然能够以一人之力,击溃敌人,击溃敌人。大捷的消息传回京城,皇帝陛下立刻册封他为“第一侯爷”,以示对他的嘉奖。

他二十岁那年,被册封为骁勇大将军,在春天和夏天,霍去病两次攻打河西,被称为“河西之战”。

这一战,在霍去病的带领下,大获全胜,斩杀了敌人三万二百余人,俘虏了大量的高官和权贵,而汉军的伤亡却是连对方的三成都没有达到。

汉武帝听了这个消息,对霍去病的用兵之道赞不绝口,给了他五千四百个地盘。

几家欢喜几家忧,匈奴部的单于气得七窍生烟,他不明白浑邪王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他认为浑邪王是在演戏,想到这里,浑邪王立即与修罗王取得了联系,商议向汉国臣服的事情。

浑邪王要归顺,汉武帝自然高兴,可他也怕这里面有什么阴谋。秋天,他又遣霍去病护卫浑天大王入京,在黄河一带,浑天大王的手下策划潜逃。

他怎能容忍被人如此羞辱,率军迎上浑邪,将八千余名叛军斩于马下。

霍去病在完成这件事后,亲自护送浑邪王回京,自己则率领剩下的四万兵马返回长安,前往长安。

从那以后,在武皇统治时期,匈奴人就很少再来侵略汉王朝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个人的武力是何等的强大,所以匈奴人才不会去招惹汉王朝。

匈奴人更是哀叹:“祁连山失而复得,六族不得安乐;“我的妻子,失去了她的容颜。”

兵强马壮,将领骁勇。这也是为什么把秦始皇和汉武帝并列在一起的重要理由。

在董仲舒的忠告下,为汉武帝一统天下做出了贡献

若将魏青霍二人之功算在其中,则另一人之功,那肯定是董仲舒之功。

董仲舒三十岁起,开始在天下间广收门徒,到了汉景帝时期,更是以儒生自居,四处传道授业,门下众多,在不断的传道中,他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公元134年,皇帝下了一道旨意,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建议,由于董仲舒声望很高,大家都推荐他出山应试。

由于对“天人”之事颇有研究,因此先后三次向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之事,其中又以“天人”之事居多。

经过三次征询,皇帝对董仲舒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过,武王很想亲眼看看董仲舒的设想怎样才能实现。所以,他就把董仲舒送去了江都做易王刘非的丞相。

刘非是个老粗蛮不讲理的人。不过,由于董仲舒乃是一代名士,刘非对其十分尊敬,他也期望董仲舒能如管仲之于齐桓公一般,尽心辅佐他。

刘非以为得到董仲舒的支持,终有一天可以登上皇帝宝座,董仲舒明显看出刘非的心思,而董仲舒则偏重于"春秋大统一"。

因此,当刘非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打算劝说刘非,让他放弃谋朝篡权的念头。董仲舒借古讽今,点明了刘非在道德教育上的努力,以求达至“仁”之至理。

刘非受董仲舒之启发,已绝了谋朝篡位之心,为人也是一片坦荡与理性。

汉武帝一见,心道,董仲舒果然有两把刷子,竟然将自己那个凶神恶煞的弟弟给整成了这样。

在刘非事件之后,皇帝正打算将董仲舒提升为中枢官员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西元135年,秦始皇祭祀祖先之处先后两次失火,董仲舒见此良机,欲上疏谏,劝君以德,以德服人,以报天谴。

不料,司徒偃去见董仲舒,无意中发现董仲舒要写的公文,心中妒忌董仲舒,便将公文盗取,呈送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看到这一幕,并没有生气,因为他同意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可是他却不同意皇权的神圣,他觉得董仲舒不能让自己的皇权被束缚住。

所以,汉武帝就把董仲舒给革职了,并告诫董仲舒,这种想法只适用于别人,不适用于皇帝,更不适用于自己。

当皇帝把董仲舒革职之后,很快就把他重用起来,希望董仲舒能再去教导一个人,可是董仲舒害怕了,于是四年之后就辞去了官职。

不过,即便董仲舒拒绝了,他对董仲舒的理念却非常欣赏,尤其是对董仲舒所提倡的“一统天下”的理念,更是爱不释手。

其次是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尽管董仲舒本人所说的与汉武帝所领悟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偏差。

此外,董仲舒还通过三纲五常来确立皇帝的最高权力,即所谓“君为臣纲”,从而确立了皇帝的最高权力。

因此,在董仲舒的影响下,汉武大开方便之门,废除诸子百家,提倡儒家,从而确立儒家的最高权威,使汉武大成,一统天下。

汉朝张骞对外援助的西域之行

张骞自公元139年起,带着百余人,准备和月氏联手攻打匈奴部,途经河西时,被匈奴部俘虏。

单于趾高气扬的对着张骞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当张骞说我们要北上前往月氏时,单于却是一脸的不屑,他说:"你们以为我会让你们从我的领地前往月氏么?"就这样,张骞和他的部下被囚禁了。

张骞被匈奴人囚禁长达十余年之久,在这十余年中,匈奴人多次恐吓、威胁、诱惑,劝张骞不要再担任使节,归附于匈奴人,可是张骞一直拒绝。

到了最后,匈奴人对张骞的控制越来越弱,张骞带着自己的部下逃出了匈奴人的地盘,然而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月氏的地盘也变了。

张骞一行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了距离月氏不远的大宛国,张骞请求大宛王带着他们去月氏,想要和汉王朝交好,所以很乐意带着他们去。

张骞到了月氏后,见月氏资源日益充裕,不再想着报复匈奴,于是张骞又到了月氏,待了一年,仍未能劝服月氏君王。

张骞无可奈何地踏上归途,归途中,张骞以躲避匈奴人为目标,却不想张骞竟成了匈奴人的附庸。

于是,在张骞路过羌人领地的时候,他们把张骞抓了起来,送到了匈奴人那里,囚禁了他们一年之久,最后张骞趁着匈奴人内战,趁机回到了大汉。

尽管最初的目标未能实现,张骞首次出塞,却使得汉代和中亚诸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从而为“丝路”的开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19年,因为匈奴人和其他外族在河西走廊的失守,汉武帝又派张骞到了西部地区。此行的最大目标,就是要把与匈奴有冲突的乌孙东国收复回来。

张骞的使团进行得非常成功,于是在公元前115年返回了大汉王朝。

张骞的“西行”,既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又促进了中原之间的物资往来,促进了汉王朝的发展和壮大。

正是因为有了这四位的支持,汉朝的皇帝才能一帆风顺,被载入历史长河,和秦始皇并肩而立,被称为秦皇汉武。

0 阅读:45

念伦聊历史

简介:我是念伦聊历史,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