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路过一片西瓜地,顺手摘了一颗,还夸了几句,结果还没走出多远,就要派人去杀他。等护卫们赶到时,那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从南宋开始,就有"苏杭熟,四海皆有之"的说法,可见江南是何等繁华。自古以来,无数的诗人和诗人在这里逗留过,他们的诗歌和诗歌让无数的读书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做为清朝历史上最“自恋”的一位皇帝,对于这一片“天赐之地”的天赐之福,也是极为看重的。根据历史记载,乾隆陛在朝时,六次下江南,每一次下京杭大运河,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是一个关于皇帝陛下南下的故事,乾隆陛下虽然对南方很感兴趣,但是他还是要完成自己的职责,乾隆陛下在皇宫中那间只有十平米左右的房间里走了一遍,心情大好,便从御史大人那里要了一套长袍,对着镜子仔细地化妆。
乾隆在确定自己的伪装是正确的之后,就派人出去打探情况。
那时候正是盛夏,太阳高悬,乾隆等人一路行来,都是大汗淋漓,难免口干舌燥,片刻之间,便将随身所带的水尽数饮尽。乾隆陛下看到这样的酷暑,只好停止了巡逻,吩咐护卫队到邻近的村落取水。
守城的士兵们听到吩咐,立即四下散开,四处搜寻着水源。没过多久,一位护卫就发现了附近一家摆着的瓜摊。护卫们立刻向乾隆陛下禀告,说得有些口渴。
乾隆一听,心中一喜,吩咐手下将其他寻找水源的护卫都带走之后,便立刻领着众人直奔瓜田而去,可是乾隆一到摊位,便看到摊位上的瓜农已经呼呼大睡,护卫们实在是太过口干舌燥,便要上去将他们唤醒,但都被乾隆阻止了。
本来乾隆陛下觉得自己贵为天子,为区区两个西瓜而鲁莽行事,未免有失风度,而且这次出使乃是微服,察看民间情况,万一被人看出是皇上,那么这次出使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他才让那些守门的人都出去等着。
禁军虽然口干舌燥,却也不敢违抗皇上的旨意,只能强忍着饥渴,退后到一旁等候瓜农醒来。幸亏那人睡眠浅,很快就被吵醒了。当他醒来的时候,看到一群人围在他的摊位前看着他的时候,他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他们是来买他的西瓜的。
看到这一幕,那老头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躬身赔罪道:“客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说着,他走到一边,摘下一个大西瓜,将它切成几块,准备和乾隆等人分享。
这时,虽然已经出了一身汗,但他依然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礼仪,把手里的纸扇子打开,施了一礼:“我从北边来,为了做生意,顺路过来买个西瓜充饥。”说着,他身边的仆人已经拿了一块瓜,毕恭毕敬地递到了乾隆的面前。
乾隆陛下拿到手里,一开始还故做镇静地啃了两下,后来因为这大热天的缘故,更是大快朵颐,不过片刻之间,手中的一只大瓜已经被他一扫而空。乾隆陛下一块西瓜下去,口干舌燥的感觉好了许多,乾隆陛下大声说道:“诸位不必客气,好好享受吧。”
几个人一听,便拿着手里的西瓜,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瓜农这时也清醒了过来,他仔细地看着这一队人,一开始还觉得这是一队普普通通的商人,可仔细一看,却发现这队人非同小可。
且不说那些随从一个个都是虎背熊腰,只怕也不是普通人。而且,在这样的大热天,寻常的随从都会毫不犹豫的脱下自己的衣衫以便乘凉,而这几个随从虽然满头大汗,却依旧是衣衫整洁,而且,他们吃瓜之前,都要得到老板的允许。
那老头立即打定主意,道:“客人,您这是要做一笔大买卖啊!而不是我们这种小本生意。”乾隆听到这句话,眉头轻轻一挑,就像是一片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一丝涟漪,但这涟漪一闪即逝。
那农民又说:“一般人都是先从中心处咬下一块,再从边缘处咬下一块,可你偏偏是从两侧先咬下一块,这种方式,味道不像中心那么甘美,可越是嚼下去,味道就越是甘美。”
乾隆陛下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他也认为这位老头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和这位老头聊了起来。乾隆问道:“你的西瓜这么好吃,有什么秘诀么?
瓜农回答道:这西瓜可是我从清明节就开始种,一直种到三伏天,太阳一照,怎么会不甜?这就像是让客人尝到了甜头。
乾隆先是大喜,随后又感到这个瓜农夫绝非等闲之辈。“俗话说的好,好酒也不怕巷子深。”瓜农民微笑道:“小本生意,不足挂齿。”
乾隆又说:“等你把所有的西瓜都卖光了,你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但那农民说:「没有吃够苦头,怎么会有甜头?」那农民又道:“现在皇帝每年都要下江南,花销很大,如果当地缺钱,就得由老百姓来分担。”
那瓜农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这让乾隆很是不满,他问道:“皇帝不是每一次南巡,都会降一次税么?”那农民摇了摇头,又补充了一句:“每到南方,朝廷都会征召大量的劳力,所以才会耽搁了农事。”
乾隆沉吟片刻,对那西瓜老头说:“我在京城里有点关系,可以给你弄个职位。”那老头摇了摇头:“听说官场很复杂,我不感兴趣。”
乾隆自取其辱,吃过西瓜后,给了银子,便领着众人离开。过了不久,乾隆的眼神忽然变得冰冷起来,他知道那个卖瓜的人一定是那个识破他的人,而这个人又是一个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必须尽快除掉。
她让侍卫将那人的脑袋给砍了,等侍卫回来时,那人已经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