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新药是指在已知活性成份(API)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微球制剂改良型新药是通过优化微球载体技术,改良药物的释放特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长药效持续时间或增强靶向性的一类新型药物。
本文基于摩熵咨询最新发布的《基于剂型改良的复杂注射剂分析-微球篇》研究报告,深入探讨了微球制剂改良型新药的优势、考量因素,并分析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这两款主要的药物,帮助读者了解微球制剂在现代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情况。
一、微球制剂制备改良型新药的优势1. 释放周期灵活可调:微球制剂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和持续作用,从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释放周期灵活可调,从一周至6个月释放都可实现。
2. 适用范围广:无论是小分子药物,还是多肽,蛋白等大分子药物,都可以采用微球技术制备长效缓释制剂;API可以是水溶性差的药物,也可以是水溶性非常好的药物。
3. 仿制相比原研难度大:与原研一致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不易获得;微球制剂的表征难度大;PK研究难度大:分段AUC在微球制剂中是常态。
二、微球制剂制备改良型新药的考量因素1. 载药量的限制:微球制剂的载药量一般在30%以下,一次注射的微球的质量一般在600mg以内,由于载药量的限制,因此每日剂量需求较高的产品不适合做成微球。
2. 药物的半衰期:半衰期太短的药物,做成微球长效缓释,可能需要比普通注射液高很多倍的剂量,才能达到普通注射剂的血药浓度,因此半衰期特别短的药物不适合。
3. 药物的作用机制:如瑞林类的GnRH激动剂,其机理是对垂体功能进行先刺激后抑制,从而达到降低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此前期突释可以高一些。其他类型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要尽量降低前期的突释。
三、国内微球制剂制备改良型新药分析截至2024年10月,国内已获批的改良型微球制剂共4款,分别为山东绿叶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和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丽珠医药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绿叶嘉奥制药的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注册类型均为2.2类。2.2类主要是对已知化合物的给药途径、剂型、处方等进行的改良,以改善安全性、有效性或依从性为目标。

数据来源:摩熵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
1.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分析
山东绿叶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于2021年我国全球首次获批上市后,在23年1月宣布在FDA成功获批上市,成为我国首个成功出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研新药。该药主要用于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或作为单药或作为锂盐/丙戊酸盐的辅助疗法用于双相障碍引型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

绿叶的利培酮微球改善了原研(恒德)的延缓释放效应,无需口服用药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通过单次和多次PK研究,证明了与被改良药物的暴露量相当,通过量效关系分析和群体药代动力学模拟分析,最终豁免了确证性临床试验。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基于剂型改良的复杂注射剂分析-微球篇》
2. 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分析
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金悠平)基于绿叶制药全球领先的微球技术平台开发,作为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的品种,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金悠平是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只需每周一次给药,有效弥补了罗替高汀贴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不足(每日需固定时间使用一次、患者易遗忘更换贴片或贴片发生意外脱落、可能发生皮肤过敏反应、由于药物浓度波动易产生症状波动以及不良反应)

金悠平的上市批准基于多项I期临床试验和一项III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可全面持续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结来说,金悠平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7天内可维持稳定的罗替高汀释放,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和连续多日的持续疗效,克服了短效多巴胺能药物产生的非生理性的脉冲式刺激,实现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
(2)相较于短效多巴胺能药物,不良反应更少。
(3)每周给药一次,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利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4)可以对中晚期患者运动并发症起到推迟和治疗的作用。

微球制剂改良型新药的成功开发,不仅提升了药物治疗的精准性和可控性,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这类新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慢性病和癌症治疗领域的潜力巨大。虽然在制备过程中存在诸如载药量限制和半衰期等挑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球制剂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