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美国新的大统领上台后,在世界首富的协助下,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其中包括砍掉很多机构,比如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最近的是解散美国教育部。于是在中国网络上,这些被称为“美国变法”。
因为衰落,所以变法,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中“穷”未必是没钱,而是陷入了困境,如今美国毫无疑问的陷入了困境,的确需要变法。但问题是,“美国变法”能不能成功呢?想要知道如何,不妨看看战国七雄的变法成败。
战国时期,真正变法成功的有两个国家,一是魏国,一是秦国。而它们之所以成功,有四个基本条件:
首先,符合时代需求
春秋时期,中国生铁高炉冶炼技术突破,因为可以通过液态生铁浇铸铁器,所以可以批量铸造农具,生铁性硬而脆,当时不适合作兵器。故而,这一阶段中国生产力飞升,这就决定了上层建筑需要改变。
周朝实行的是井田制,田地都是周王的,但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就可以开垦更多的农田——不用交税的私田。私田增多需要农夫耕种,于是贵族提供更好的待遇招揽农夫,种井田的农夫“归之如流水”。因此,井田制就迅速崩溃,取而代之的是田地私有化。
再有权势的国王,也不敢没收大大小小贵族的私田,因此田地私有化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传统的井田制上贡也不符合现实情况,于是开始向私田收税,就是承认田地私有化。
战国七雄的变法,基本都有废除井田制、推行田地私有化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田地私有化是大势所趋,就必然需要与之匹配的制度,所以老子说当时是“大争之世”。
其次,完整变法纲领
既然经济基础已经变化,那么就必须要变法,但问题是如何变法。正常来说,想要变法成功,理应不是打补丁式的变法,而要有符合时代需求的完整变法纲领。
战国七雄之战,真正有完整变法纲领的,就是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多再加上“乐毅改革”,其他国家属于“修补型”的变法。所以,除了李悝、吴起、商鞅之外,其他变法者一般人都不了解。
其中,李悝变法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比如政治上废除世系制度和世系俸禄、同时招贤纳士和能力选拔官吏,废井田和承认田地私有化、同时鼓励百姓开垦新田、以及制定税收政策,还有建立魏武卒等等,都比较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后来,吴起、商鞅将李悝和魏国变法的成功举措移植到了楚秦。
除此之外,想要变法成功,还需要君王鼎力支持,以及变法者个人能力突出。
在这方面,李悝、商鞅、吴起都提出完整纲领,个人能力都非常突出,同时魏文侯、秦孝公、楚悼王都很坚定的支持他们。
第三,国家相对集权
光有上述条件还不行,国家还要相对集权,不能散装。比如,西周时期分封制下,国家是割裂的,存在很多诸侯国,周王变法措施基本不可能成功。这一点上,魏国、秦国相对集权。
春秋时期,起初诸侯国内普遍实行采邑制度,但为了防止因分封而导致分裂,以及私田大量出现等因素,晋国先在任命“流官”管理地方,后来又推行郡制,由国君任免地方官。郡制利于集权,利于集中力量,自然也被晋国六卿采用。
三家分晋之后,郡制被延续了下来,因此魏国相对集权。当然,魏文侯变法诉求之一,也是要让国家更为集权,所以推行了郡县制,对国家把控就更深入。
秦国也很早就有郡县,秦武公时开始设县,秦穆公时设郡,秦献公时不再对有功大臣进行土地分封,因此秦国集权程度也很高。
其他国家之中,要么出现的较晚,要么集中程度不如魏秦,要么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楚国楚武王时就推行“县制”,但县官却逐渐被公族之人长期把持,相当于某个县沦为某个家族的私产,变成了“另类的分封”,更重要的是县官以上的官职基本都被公族垄断。
最后,这里吐槽一句:中国郡县制的起源,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且之前先有郡制和县制,即有郡县制的演化过程,因此肯定起源于中国,但西方学者,甚至一些中国学者,却大言不惭的说秦始皇郡县制是外来的,与波斯的大流士相关,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
第四,保守派的力量
想要变法成功,还有一个核心因素,就是要看保守派强不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清末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其中原因之一在于既得利益集团或者说保守派力量太强。相对来说,魏国的保守力量较弱,秦国保守势力强一些,但比齐燕要弱些。
晋国曲沃代翼之后,有戕害太子之外的其他公子的传统,所以左传称“晋无公族”,所以重耳才会流落国外。因为没有公族,晋国才会推行“郡制”,任用流官治郡。当然,这也导致晋国公族式微,为晋国灭亡埋下隐患。
魏国虽然不像晋国那样,但也注重压制公族势力,如果权力分散、不能集中的话也做不到分晋,更重要的是三家分晋后,魏国是新立之国,国内没有什么贵族。与之相似的还有韩国、赵国,但韩赵初期公族势力要更强一些。
秦楚处于边缘地带,受封建文化影响较少,但内部保守势力比韩赵魏要大。因此,商鞅与吴起变法饱受保守势力打击,最终秦孝公、楚悼王去世之后,两人都被保守势力杀死。但两国结局不同,因为楚国保守势力更强,比如上文谈到的以公族为县公,中枢要职几乎被公族垄断等,改革就损害公族利益了,因此吴起死后“人亡政息”;秦国相对集权,公族势力没有那么强,所以商鞅死后政策没有被废除,其中固然有秦惠王英明,但更多的还是国情让他保留变法政策。
变法成败因素很多,以上只是大致简述四个基础问题。由此衡量战国七雄,可大致知道为何其他国家没有真正成功。
回到开篇的问题,美国变法能不能成功呢?以上述四点来看显然很难,尤其美国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大统领四年一换,最多只能八年,缺乏持续变法基础,同时两党对立,如果换一个党派执政,就更容易就“人亡政息”了。
最后,谈一谈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没有逃亡,而是留下来“流血”,他的著名言论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今天美国,有没有真正能为变法献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