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司马迁自叙“神农以前尚矣。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盖黄帝考定星历,起消息,正闰馀”,即指黄帝时已有纪年法,且一直流传到汉初。
古史相传,黄帝观象授时,创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以此组成六十干支,表达阴阳五行,以闰月定四时,制成了中国第一部历书——《黄帝历》。
问题在于,黄帝距今太远,又无较为详细的记载,而且部分记载还自相矛盾,如此怎么让人深信不疑?因此,尽管史书记载黄帝创制天干地支等,但通常认为传说而已。由于甲骨文记载天干地支,因此如今一般认为天干地支始于商人,或者说最早始于夏商。
然而,如果探究“酉”、“酒”、“丙”、“鬲”四个字,就会发现天干地支的出现年代,大致出现在黄帝时期,由此也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黄帝制历、仓颉造字传说等或许并非虚构。
“酉”本义为酒,上古酿酒器(或盛酒器)的象形,但后来“酉”专指十二地支之一,“酒”专指酒水。也就是说,“酒”字出现的前提,在于“酉”被借用为十二地支之一,为了表达酒水,于是古人才造出酒字。既然如此,“酉”何时被借用为十二地支之一,“酒”何时替代“酉”的本义?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大致可以知道地支始于何时。
甲骨文中的“酉”,大致可见下图,还有部分字形没有展示出来。根据下图可见,“酉”是一种小口尖底瓶,随着时代变化,尖底瓶造型出现变化,于是文字也有所变化,但尖底瓶的本质未变。
仰韶文化早期,西安半坡出现了独特的小口尖底瓶,是一种新型酿酒器,晚期演变出了马家窑类型尖底瓶。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从最早出现到最晚的庙底沟二期(距今4900—4600年),历时大约2500年。历史教授王晖考证指出: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早期之后,这种小口尖底瓶已经消失,“酉”字体现的是仰韶晚期尖底瓶形象。
因此,“酉”字至少在仰韶晚期就已出现,距今5300—4600年。由于商代“酒”中之“酉”有上图2、3字形,说明“酒”字诞生时间晚于“酉”,但也在仰韶晚期出现。也就是说,“酉”与“酒”在仰韶晚期分离。(下图,仰韶经典造型的尖底瓶)
“丙”是天干第三位,《尔雅》认为本义是“鱼尾”,《说文》认为本义是“人肩”,但考古学泰斗苏秉琦考证了鬲器来源,指出“丙”本为鬲器前身的一种“三足器”,又称“三足器”为“丙器”。
简单的说,古人将三个尖底瓶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炊具“三足器”,在此基础上演化出鬲器。其中,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一期出现三足器,第五期时出现鬲器后,三足器已经不再出现。
由于姜寨五期处于龙山文化时代(距今4500—4000年),因此“丙”字最晚始于4500年前。至于“丙”字真正创造年代,学者王晖考证认为其商代字形更像姜寨遗址前期的三足器,即始于仰韶晚期之前,距今至少有5000多年历史。
通过上文可知,鬲期是由三足袋足器演化而来,两者一脉相承,因此按理说“丙”可以用来指代“鬲”,但实际上在鬲器出现后不久,“鬲”字就被造了出来,先民并未用“丙”来指代鬲器。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曾经指出:甲骨文中的鬲字,与殷墟考古发现的鬲器,完全不能一一对应,“‘鬲’字下的标本,有四个例,其中最可注意的一例见《殷契佚存》。”也就是说,只有一个鬲字字形能找到对应的器物。
随着考古研究深入,商代多个字形的鬲字,在商代遗址中都找不到对应器物,反而在更古老的遗址能找到。
其中,历史教授王晖考证指出:庙底沟文化二期(距今4900年左右开始,鬲器最早出现于此)与河南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的鬲器,都找到对应的鬲字字形。(上图,王晖整理的鬲字演变图)
因此,鬲字大概出现于距今4900—4500年间,即丙鬲在这一阶段分离。
酉与丙本义都是某种陶器,在距今4500—5000年左右,古人却另造酒与鬲表达它们的本义,显然说明酉与丙另有他用,以古史记载来看,酉与丙无疑被用于表达天干地支,即天干地支应该出现于此时。
根据史料记载,黄帝创制天干地支,由此制作历书,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等,就发生在这一阶段。由此也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史书记载的这些传说,或许并非虚构不可信,而是有一定历史依据。当然,天干地支、制作历书、创造文字等,不可能全是某个人创造,应该是这一阶段的集体成果,被后人归于黄帝、仓颉身上了。
参考资料:《史记》、《王晖:从甲骨金文与考古资料的比较看汉字起源时代》等
子非鱼
人家西方没有传承突然冒出来的文字都能解读,真牛啊!
墨隐
十月太阳历用的就是十天干纪月,十月太阳历距今八千年到一万年了。
亚楼
甲,田也,家也。乙,床铺也。丙,锅灶也。丁,力也。戊,武器,保护也,己,自己也,庚,打猎、猎物也。辛,味道也。壬,后代也,癸,饭菜也。
天空
甲骨文的鬲第一个是用鬲煮鸟人,第二个是用鬲煮东方人,是祭祀的一种。崇拜鸟的人在东方。因此文字应该是崇鸟族的敌人发明的
用户11xxx67
六十甲子,应该是黄帝之前就有,军师风后学后带给黄帝逐鹿中原帅阵的、太厉害了,故贵族学校和民间学校都没有传和没有学习,藏于隐士谪传之中一一如鬼谷学院,黄石老人,张良,孔明,岳飞,刘的温…如易筋经,传于李靖,兹仁贵,周侗师兄,传于岳飞…隐而待发。不可言传,只能意会。这也是小隐于林,大隐于世的一段历史。
用户10xxx66
三万年燧人氏年代创造的阳历,有历史记载,叫缚木观像。那时候就应该有文字了。
库艺展精益管理
在远古时期,造字的活动很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主意。当然,此前一定有了一定的象形文字基础。
用户11xxx67
故炎黄贵有华夏,唯天啦地藏人五千年不衰,天佑华夏,故华夏江湖,有隐士隐史,不怪是也。所谓通天彻天,佑我不败也。
隅翁
丙字还有一种解释,从五行相生图来的,将土放中间看看便知
墨隐
贾湖遗址出土文物显示,七千年前古人就会酿酒了。
用户11xxx67
人心谁测,天心无转移,故春秋诸子百家,孙子孙武宠绢皆未有传之,唯13篇侯之。故文黄帝一脉文史,难考也?
shepherd
“观象授时”是真的,在中国,也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一天24小时”的证据和逻辑链条,什么埃及巴比伦希腊文明都不能正确解释“一天24小时”,只能用“24便于计算”来搪塞。
清养贵和
有些东西是被禁止的,用现代认知分析不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太阳历法。万年历上面就有
-一如年少模样--
臆测[笑着哭][呲牙笑][呲牙笑]与臆淫[呲牙笑][呲牙笑]
用户10xxx73
为什么中国人不相信中国的历史而要相信西方某人评的中国的历史。不相信自己的祖宗确相信外国人真是可悲。
盲醉 回复 09-20 16:04
拳头大就是真理,非洲小部落的话有人在意吗
用户11xxx67
黄帝军师风后制奇门遁甲,依历而创,以天干地支为1080局便顺理成章,奇门遁甲本就是天文地理。逐鹿大战用之,故成正史野史传说奇事。
坐看云起
你也相信史记,服了你
用户13xxx06 回复 05-24 10:25
这不是史记,这是文物以掘的对照
专怼网谍 回复 08-06 14:59
一定不能相信史记,一定要相信谣言。
菲阳讲古
这个论点论据确实让人信服
亚楼
什么或许、也许,本来就是历史事实!
omxz
根据传说推导出来的历史没有意义,还是要看实实在在的文字记载!
用户16xxx74
文中的这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承不承认西方的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