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房的灯光总是惨白的,照得人心里发冷。
我坐在婆婆病床边,轻轻给她按摩浮肿的腿。三年了,自从公公去世,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接踵而至。丈夫工作忙,小姑子远嫁外地,照顾婆婆的责任自然落在我肩上。
隔壁床新来的阿姨打量了我一会儿,笑着问婆婆:“大姐,这是您闺女吧?真孝顺。”
我手上动作没停,心里却微微一暖。
可下一秒,婆婆淡淡地说:“不是,这是护工。”
我的手僵住了。
空气凝固了一瞬,隔壁阿姨尴尬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我张了张嘴,想解释,可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推开,小姑子踩着高跟鞋走了进来,手里拎着果篮,妆容精致,笑容灿烂:“妈!我来看您啦!”
婆婆立刻眉开眼笑:“哎哟,我闺女来了!”
隔壁阿姨看看我,又看看小姑子,眼神里带着疑惑。
小姑子放下果篮,亲热地拉着婆婆的手,转头对阿姨说:“阿姨,这是我妈,我是她女儿。”
阿姨点点头,又指指我:“那这位是……”
小姑子瞥了我一眼,轻飘飘地说:“哦,她是我哥请来照顾我妈的护工。”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
护工?
三年,一千多个日夜,我端茶倒水、擦身喂饭、陪她看病、熬夜守床,甚至因为长期劳累,自己的腰也落下了毛病。可到头来,在婆婆和小姑子眼里,我只是个“护工”?
我缓缓站起身,声音发抖:“妈,您真这么想?”
婆婆避开我的目光,低头摆弄被角:“哎呀,这不都一样嘛……”
小姑子不耐烦地皱眉:“嫂子,你这么较真干嘛?妈就是随口一说。”
我笑了,眼泪却砸在手背上。
原来,在她们眼里,我的付出从来就不值得被承认。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包,转身往外走。
小姑子在身后喊:“哎,你去哪儿?妈还等着你伺候呢!”
我没回头,只是轻轻丢下一句:“既然我是护工,那你们另请高明吧。”
走出医院,冷风吹在脸上,我终于哭了出来。
——原来,有些人,你对她再好,她也只觉得理所当然。
——原来,血缘之外的付出,在她们眼里,永远不值一提。
那天之后,我没再踏进婆婆的病房。丈夫打电话质问,我平静地说:“你妈有女儿,有护工,不需要我。”
后来听说,婆婆慌了,托人带话,说那天只是“口误”,让我别往心里去。
可有些伤害,不是一句“口误”就能抹平的。
——人心不是一天凉的,失望攒够了,就该转身了。
这个故事,或许会让很多人想起自己的经历。在家庭里,总有一些人,享受着你的付出,却从不承认你的价值。他们以为,无论怎样对你,你都不会离开。
可他们忘了,再热的心,也会冷;再深的情,也会断。
——别等到失去,才想起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