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77岁的大哥去世,在他的葬礼上,听到亲友的唁词,我思绪万千

名著茶话会 2023-11-25 20:14:00

村里的风哥去世了,三天前,他刚过完自己77岁的生日。

在农村,像风哥这样年纪去世的人,算得上是“正寝”,他的丧事也就按照喜丧来操办。所谓喜丧,也就是亲友、尤其是子女以外的亲友虽然不至于兴高采烈,但那种悲伤就显得很淡了。

像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人,如果不是凑巧在那几天回去了,老家的红白喜事一般都只能旁观,唯一能做的就是请家人代去随个礼,也算是人情往来的一种延续。

奇怪的是,在村里负责红白喜事的人在乡亲群里发布这风哥去世的消息后,群里却显得相当的安静,连续好几个小时里都没有人说话,直到晚上才零星有几个在里面发了几个节哀顺变的信息。

其实,风哥在我们村里也不算碌碌无为的人。虽然我们叫他哥,却比我们年长了一大截。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常被他逗弄。

记忆中,那时候的风哥还是村里的兽医。记得最多的,也就是谁家的猪啊牛的不吃食了,会请他来看看。然后从药箱里拿出一个老大的针筒,弄一碗开水抽注几下,然后敲几支药水就去了猪圈,然后就是猪的嚎叫。

我们那时候还很小,一见面就叫他“猪郎中”,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很符合他的身份,但稍微改变一下断句的语气,其实更多时候是在骂他,因为他总喜欢拿着那个巨大的针筒吓唬我们。

那时候的兽医也没有所谓的工资,就连赤脚医生的那点工分也没有,但风哥却从来不会推脱。这一点也就决定了,在那段时期,他在村里还是有一定的名望,乡亲们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时,也开始请他去主事。

到我们长大一些之后才知道,风哥这人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据年纪和他相仿的人说,自从他长大后,从来没有天大亮才起床过,也没有在天黑前进过屋。

这个习惯甚至延续到今年上半年,那时候的他已经有多种慢性病,但还是舍不得在家里闲着,经常拄着拐杖在外面弄点事,有时候甚至还下河去抓鱼。

也就是说,从很多年前开始直到他去世,风哥的一辈子都在操劳。

其实以他家的条件来说,很多年前就已经建好了一栋两层的大房子,如今孙子都已经结婚了,儿女的条件也蛮不错,完全可以让他在家里乐享天年。

但风哥的性子就是这样,除非是真的走不动了才不得已在家里躺几天。这些年来,大家都说做人不能像风哥那么拼,钱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命花才行。

到我们都开始成家的时候,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了,那个变革剧烈的年代,村里集体经济彻底萎缩,村上的管理也就成了一片烂账,

就以如今大家争着当的村长来说,好几年里,我们村的村长都得上一任到处找人说好话,别人挨不过面子才有人勉强愿意接任。

那时候真的有种“轮班”的味道,村里稍微有点名望的人,几乎都或长或短做过一届村长,风哥也是其中之一。

客观点说,那年代的村级管理,真的很需要经验和能力,风哥虽然平素也算有点声望,但那都是以兽医技术赚来的口碑。等到真的当了村长后,所有的弊病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风哥的村长当了不到一年,大概二三月接手,年底就主动卸任了,留下一个更烂的摊子。以往的村长支书在卸任时,尽管都不会有什么起色,好歹也还能交出一本比较清晰的账簿。

而风哥就只有一本糊涂账,这就直接导致他的口碑呈断崖式下降,大家背后都在议论,风哥以前看上去倒也光鲜,真到了做大事的时候就显露出本色了,本领和头脑都不大靠谱。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风哥当村长那一年确实给村子的发展雪上加霜,因为从他以后,我们村的集体账就再也没有结算过了,这就导致历史遗留下来的那些存欠全部打了水漂。

乡亲们的埋怨,风哥自然也知道,但在和一些关系好的人聊天时,总是唉声叹气地辩解几句,说自己确实不是做村长的料,但总不至于成为我们村的罪人吧,一年里没有功劳总也该有苦劳。

从那以后,风哥在乡亲们中的威信也就直接掉到冰点,别人家有什么事也不再去叫他。虽然,在农村那样的帮手并不见得有什么收益,但人争一口气,面子上的问题还是很让人心酸的。

在我的记忆里,风哥做过兽医,后来放过电影,再后来又当了村长,之后应该就没有什么具体的职业了。兽医的行业在农村早就萎缩,放电影也成立历史记忆,除了务农,风哥还能做什么呢?

但风哥家的条件,一直以来都在村里算是中上水平,一个仅靠种地的人能有这种成就,全靠他“两头不见光”地干活赚来的。

能干、舍得干,一直以来都是农村人的本色,也是最受人佩服的好家风。但风哥的舍得干,却很多年都被别人不屑。因为他安全把“开源节流、勤俭持家”八个字发挥得太过淋漓尽致了。

比如那些年很流行做鞭炮,每家每户的女人孩子几乎都会做点手工活。什么卷筒、编织之类的。

风哥的老婆孩子自然也不会错过那赚钱的机会,有一天晚上月色不错,我经过他家时发现屋里黑漆漆一片,一家四口人都坐在地坪里,卷筒的卷筒,织鞭炮的就织鞭炮。

原来这也是风哥立下的一个规矩,外面的月光好那就在外面干活,这样能够省点电费。而风哥的节俭也就可见一斑。

在我心里,风哥这么节俭的习惯或许不应该算成瑕疵,顶多也就是有点过于吝啬吧。相传他儿子长大后到了说亲的年龄,有个媒人说好了一场亲事,约好某天来他家“看人家”。

这样的喜事,男方家里一般都得好好准备,但风哥却让看老婆做两手准备,一个是听丰盛的那种,一个是随便的招待。

就以我们当地最简单的一个“泡茶待客”的细节,风哥都有两套方案。说是如果女方看上了,这门亲事能成,那就让老婆端擂茶和甜酒上桌。如果女方看不上,那就泡碗开水,随便放几片茶叶一点芝麻了事。

这个安排后来不知道怎么就传开了,也就成了我们当地、不仅仅是我们村的一个话柄:某家有喜事准备待客时,帮忙的会玩笑地问主家一声:是打擂茶还是喝泡茶。

当然,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只有欣赏他的人,也不可能全是反对他的人。风哥也是一样,如今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按照我们村这几年的习惯,灵柩出殡前一晚,会在乡亲群里直播他丧事道场的情景。

其中会有一个简短的追悼仪式,也就是村里有头脸的人会写几句话权当“祭文”,算是简单地总结亡者的一生,风哥的丧事自然也有这个流程。

负责念悼词的人是明叔,也算是村里有点文化还有点身份的人,我们也在微信群里围观了这个过程。

明叔念道:风哥的一生,是节俭的典范,就是如今仙去,他的光辉事迹,会长久在人间流传……

听了这段悼词,屏幕前的我一开始甚至有点忍俊不禁的感觉,随即却又思绪万千起来。

不错,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到底是为了谁?如果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像风哥一声的性格和行为来说,又有多少值得外人说三道四之处?

如果人生是为了做给别人看,风哥的一生的过于节俭,确实有点不大合拍,至少是和大多数人的行为格格不入。

但到底该如何评价哪一种人生更值得更正确?风哥的葬礼,确实就那么不经意间带给我不少的反思。

0 阅读:8

名著茶话会

简介:别样角度解读经典,带给你不一样的心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