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喝酒会上头?这个原理你可能不知道!

初蝶康康 2024-02-14 05:59:24

我们都知道,喝酒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交活动,也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的方式。但是,如果喝得过量或者不适应,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比如头晕、头疼、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头”。

那么,喝酒上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酒精的作用吗?其实不然,酒精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还有很多其他的微量成分,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反应。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酒精本身(乙醇)

酒精,也就是乙醇,是酒类中的主要成分,也是酒的醇度的标志。酒精的含量越高,酒的醇度越高,也就越容易让人醉。

饮酒后,大约10%的酒精会直接从呼吸道、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剩下的90%则要经过肝脏的代谢。酒精在肝脏中会被分解为乙醛、乙酸和水,最后排出体外。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水分,所以会导致身体的缺氧和脱水,从而引起头晕、口渴等症状。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同,这主要取决于两种酶的活性,分别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酶的活性是由基因决定的,有的人天生就有高活性的酶,可以快速地将酒精分解,所以酒量比较好,不容易醉。

有的人则相反,酶的活性比较低,酒精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就会比较长,所以酒量比较差,容易醉。如果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低,那么酒精就会在体内积累,影响大脑的功能,导致头晕、头疼等。

如果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低,那么乙醛就会在体内积累,刺激血管的扩张,导致面红、心跳加快等。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比较差,那么最好是少喝或者不喝,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杂醇油

除了酒精,酒中还含有很多其他的微量成分,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杂醇油。杂醇油是一种高级醇,分子量比乙醇大,也就是说碳链中的碳原子数大于2。

杂醇油是酒中的香气成分之一,可以赋予酒特殊的风味,比如酱香、花香、果香等。但是,杂醇油的含量也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酒的口感和质量,甚至对人体有害。

杂醇油的麻醉作用比酒精强,会使神经系统充血,导致头疼、头晕等。杂醇油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也比酒精慢,会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造成宿醉的感觉。

那么,酒中的杂醇油含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主要是由酿造工艺和原料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以粮食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酿造的白酒,杂醇油含量比较低,口感比较绵柔,不容易上头。而以木薯、甘蔗等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酿造的白酒,杂醇油含量比较高,口感比较辛辣,容易上头。

醛类

醛类是酒中的另一种微量成分,也是酒的香气成分之一。醛类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乙醛和乙缩醛。乙醛是酒精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酒中的辛辣之源。

乙缩醛是乙醛和乙醇的缩合物,也是酒中的香气之源。醛类对酒的香气和口感有很大的影响,是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醛类的含量也不能太高,否则会对人体有害。醛类有很强的刺激性,会刺激黏膜和血管,导致口干、喉咙痛、面红、心跳加快等。醛类在体内的代谢也比较慢,会在体内积累,造成中毒的现象。

那么,酒中的醛类含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主要是由酿造工艺和贮存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酿造过程中,温度越高,醛类的生成越多,所以高温发酵的酒,醛类含量比较高,口感比较辛辣,容易上头。

而低温发酵的酒,醛类含量比较低,口感比较绵柔,不容易上头。另外,贮存过程中,醛类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游离状态的醛类会逐渐减少,转化为乙缩醛或者与其他成分结合,形成酯类等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以提高酒的香气和口感,所以陈年的酒,醛类含量比较低,口感比较醇厚,不容易上头。

而新酿的酒,醛类含量比较高,口感比较刺激,容易上头。所以,如果你想喝一些不上头的酒,最好选择一些陈年的酒,比如陈酿型、老酒型等。

其他因素

除了酒中的成分,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喝酒是否上头,比如:

个人体质:不同的人对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不同,有的人天生就对酒精敏感,有的人则相对抗性,这与基因、性别、年龄、体重、肝功能等都有关系。饮酒方式:不同的饮酒方式,也会影响酒精的吸收和代谢速度,从而影响是否上头。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喝酒是否上头,因为心理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敏感度和血管的张力,从而影响酒精的作用效果。

其实,喝酒上头并不是一件好事,它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害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所以,我建议你,如果要喝酒,一定要适量,不要过量,不要酗酒,不要醉酒,更不要酒后驾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酒的乐趣,而不是酒的苦果。

0 阅读:0

初蝶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