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万国人酒精不耐受,为什么还是很多人喝?不怕过敏休克吗?

老徐知识科普 2024-08-10 00:29:0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体检报告出来了,有点吓人啊,小李同志,你真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医生李大夫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对眼前脸色发白的小李说道。

这个周末,小李原本计划和朋友们一起去山里远足放松。谁知天气出奇的热,太阳像个大火球,硬是把他们这群都市白领烤得晕头转向。

小李呢,作为一个24岁刚入职场的程序员,加班熬夜那是家常便饭,体质也渐渐变差。这一趟远足直接把他弄得中暑,朋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一查不打紧,问题还不少。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除了中暑导致的脱水,李大夫还发现小李有严重的酒精不耐受问题。小李平时没少和同事们应酬喝酒,但他喝完酒脸红心跳,甚至有时会恶心呕吐,这一情况被他一直认为是酒量差。

然而,李大夫指出,小李这是典型的乙醛脱氢酶缺乏症,俗称“酒精不耐受”。这个问题在亚洲人中相当常见,尤其在中国人中,大约有40%的人都有这种情况,真是“基因送礼,一饮就醉”啊。

“你知道吗?咱们中国人大约有三千万人是酒精不耐受的,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喝得热火朝天的。为啥呢?图个乐,图个面子,还有的图个职业要求。”李大夫说得很坦白,小李听得满脸通红,不知是因为尴尬,还是想到自己喝酒后那副狼狈样。

要知道,酒精不耐受可不仅仅是脸红的问题。乙醛是酒精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乙醛会迅速被乙醛脱氢酶分解,但在酒精不耐受的人群中,由于缺乏这种酶,乙醛在体内积聚,导致脸红、心跳加快、头痛、恶心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硬撑着喝酒,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比如酒精过敏反应,甚至休克。

李大夫接着分享了一个病例:“前些天,一个年轻人也是被送进来,喝了点酒就全身发红,喘不过气来。我们一查,原来他之前有酒精过敏史,但因为面子问题,硬是撑着喝了不少。结果,这次直接进了急诊,幸亏抢救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为什么明知道自己酒精不耐受,甚至会过敏,很多人还是会选择饮酒呢?李大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和社会文化、心理压力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缺乏有很大关系。

首先,饮酒在很多社交场合中被视为一种礼仪或社交技巧,尤其在工作应酬中,喝酒被认为是“拉近关系”的捷径。其次,不少人认为脸红只是“酒量小”的表现,并不严重。事实上,这是一个危险的误区。

以数据说话,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每年因酒精过量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6.2万,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酒精过敏或不耐受引发的突发性休克。也就是说,不是喝醉了才危险,而是体内酒精的代谢速度和方式出了问题,这才是关键。

不仅如此,长期的饮酒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更深远的影响。例如,酒精会影响肝脏功能,酒精不耐受者更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甚至肝硬化。李大夫说:“有一个病人,才30岁出头,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应酬喝酒。

尽管每次他都是脸红、心跳加快,但总觉得年轻无所谓。结果上次检查,发现他已经有明显的肝硬化早期症状。虽然他不抽烟,也没其他不良嗜好,但长期的‘酒精轰炸’把他的肝脏搞得千疮百孔。”

听到这里,小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原本只是想借酒助兴,没想到竟然埋下了如此多的健康隐患。李大夫见状,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其实,完全戒酒可能有点难,但尽量少喝、合理应酬,还是可以做到的。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体,别硬撑,别逞强。”

李大夫特别强调,对于有酒精不耐受症状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饮酒。毕竟,健康是自己的,不值得为了社交或面子而冒险。然而,如何在酒桌上婉拒他人的敬酒,这也需要技巧。

李大夫分享了一个小诀窍:“可以选择用无酒精饮料代替,或者直接声明自己对酒精过敏。其实,真正的朋友和关心你的人,是不会强求你做不愿意做的事的。”

小李点点头,决定从今以后少碰酒杯,珍爱生命。正当他准备起身离开时,李大夫突然说道:“对了,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人对乳制品也会有类似的不耐受反应?”这个问题让小李感到疑惑,这跟酒精不耐受有啥关系呢?

李大夫解释道:“乳糖不耐受和酒精不耐受其实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很多亚洲人,包括中国人,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导致喝了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这和酒精不耐受是类似的,都是因为身体缺乏分解某种物质的酶。”

那么,为什么这些不耐受的现象在亚洲人中更为常见呢?根据研究,这与基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有关。亚洲人群中,因缺乏乙醛脱氢酶而导致酒精不耐受的比例较高,原因可能是历史上饮酒习惯不如欧美人普遍,导致相关的基因没有得到正向选择。

而乳糖不耐受则与农业和畜牧业的历史有关,许多亚洲人在长大后不再生产乳糖酶,因为传统饮食中缺少乳制品。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人体的代谢能力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基因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不耐受现象提醒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特质,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才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最后,李大夫又问了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谈到了酒精不耐受和乳糖不耐受,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是不是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有关系?过去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与今天大相径庭,这样的变化是否也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这个问题引人深思,似乎现代社会的许多健康问题都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哪些健康隐患,值得每个人深思。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陈旭鹏.酒精,从零开始就有毒[J].江苏卫生保健,2024,26(03):278-279.

0 阅读:2

老徐知识科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