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第一拖拉机厂选址在洛阳,当地政府都慌了,因为这个厂的规模太大了,建厂初期,光正式职工就要1.5万人。
当时的洛阳政府还有很多领导,都担心洛阳干不了这事儿,汇报到主席那,主席就说了一句话,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下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吗?
然后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一个拖拉机厂,为什么在那个年代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建国初期,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有四亿人口,但是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全国99%的耕地还停留在古代的人力耕种模式,当时国家花巨资,从国外进口了2.8万台的拖拉机,但对于当时全国80多万个村庄而言,得28个村合用一台拖拉机,明显是不够的。
拖拉机和化肥,就影响着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是国家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所以当时主席曾经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53年开始,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拖拉机厂的项目。
苏联专家建议把拖拉机厂选在沿海的老牌工业城市,但是主席不同意,他有两个观点,
第一,就是要考虑全国工业的整体布局,要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工业,
第二就是要考虑国家的战略安全,沿海城市是一线战区,肯定不合适。
最后就选在了河南洛阳。
54年第一拖拉机厂的项目正式启动,当时调集了几乎全国所有的工业资源,武汉负责钢筋供应,上海和广州负责专业工人的技能培训,苏联负责图纸设计。
一拖厂的原型,是前苏联的尔科夫拖拉机厂,建设初期很多设备,是直接从尔科夫厂拆卸下来的。
1959年9月8日,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建设完成向国家交工验收。
11月1日,举办落成典礼,工厂开始投入批量生产。最早生产的拖拉机名称,是有过争论的,因为最早的拖拉机图纸,是仿制的苏联的“DT-54”型号,就有人建议,叫DT-54,但是主席不同意,他说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拖拉机,怎么能用洋文,最后经过讨论,第一个拖拉机型号,被正式命名为,东方红。
1958年7月20日,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就诞生,据统计,从1958年至1964年,第一拖拉机厂年产量在6000-8000台左右。
到了70年代,第一拖拉机厂每年能产1.5万台东方红履带型拖拉机,中国70%以上的农业耕种任务就是由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的。
因此,东方红拖拉机,被印在了1962年版的第三套人民币上。那位正在驾驶拖拉机的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当时开的正是东方红拖拉机。
这里不仅生产了我国第一台拖拉机,还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
第一拖拉机厂有多大,64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北京故宫的面积,其中光生产车间的建筑面积就有30.31万平方米,宿舍建筑面积27.05万平方米,被成为拖拉机城。
这家厂仅拖拉机就累计生产了300多万台,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其实第一拖拉机厂,不止是一个农业设备厂,在特殊年代,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第一拖拉机厂参与了,国家第三次国家兵器动员生产。
一拖厂建设七〇四分厂,产品代号亦为704产品,即1970年4月的意思。
最早生产的是704中型坦克,72年开始生产国产59式中型坦克,这是我国当时最先进的主战坦克。
除此以外,第一拖拉机厂还研制了扫雷坦克,还有履带式自动布雷车。20分钟就能在地上设置252个反坦克地雷。
到了80年代的时候,中美关系很好的年代,还根据美国提供的技术,研制生产了“美洲虎”主战坦克。
第一拖拉机厂不仅是影响了全国的农业发展,最直接影响的是洛阳这座古城,59年之前,洛阳市区人口不超过10万。
到了64年洛阳市城市人口达到32万人,其中第一拖拉机厂正式职工就有22108人。再加上第一拖拉机厂的配套工厂,比如什么耐火厂、柴油机厂、玻璃厂、棉纺织厂等,洛阳从一个农业古城,正式成为了一座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