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冬,江面上飘着薄雾。几十艘商船缓缓靠近荆州烽火台,船夫们一袭白衣,像是寻常贩盐的商贾。守军刚放松警惕,白衣人突然亮出刀剑——烽火台瞬间易主。与此同时,关羽正在樊城下苦战,浑然不觉老家被偷。这场被后世称为白衣渡江的经典偷袭,成就了吕蒙的威名,也让他背上了千年的骂名。
吕蒙这个人,在江东集团里一直是个异类。他出身寒门,年轻时是个莽夫,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孙权劝他读书,他就真把自己关屋里啃兵书,啃到后来连鲁肃都夸他学识英博。但骨子里,他还是那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角色。偷袭荆州这步棋,他筹划了整整两年。
有人说吕蒙背信弃义。确实,孙刘联盟白纸黑字写着共抗曹操。可现实是关羽北伐时,不仅拒绝孙权联姻,还骂人家貉子。更绝的是,他擅自搬空湘关的存粮,完全没把盟友放眼里。站在东吴角度看,这哪是盟友?分明是随时会炸的雷。吕蒙给孙权算过账:关羽若真拿下樊城,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建业。
战术上确实漂亮。吕蒙装病辞职,换陆逊接班,让关羽彻底放松警惕。他精选水性好的士兵扮商贩,连船桨都包上布消音。最狠的是对关羽部下的心理战——入城后秋毫无犯,还帮荆州兵家属送信。结果关羽的军队还没接战就溃散大半。这招攻心为上,比正面硬拼高明太多。
但吕蒙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关羽败走麦城时,东吴内部就有分歧。陆逊建议放条生路,免得和刘备不死不休。吕蒙却坚持要赶尽杀绝,结果直接引发夷陵之战。更讽刺的是,他刚拿下荆州就病死了,留给孙权一个烫手山芋。后来刘备倾国来攻,东吴差点崩盘,全靠陆逊火烧连营才翻盘。
回看这段历史,吕蒙像极了职场里那种能力超强但手段太狠的骨干。他替老板解决了心头大患,却把公司拖进更大的危机。孙权后来给陆逊交底时说:子明(吕蒙)取荆州,譬如疗饥食附子,止得暂饱而毒发。这话很实在——荆州是抢回来了,可孙刘联盟也彻底完了。
现在评价吕蒙,关键得看立场。蜀汉粉自然骂他小人,东吴粉则夸他深谋远虑。但跳出阵营之争,这事儿本质是乱世的生存法则——关羽先撕破脸搬粮,吕蒙不过是先下手为强。就像两个饿急眼的狼,谁讲道义谁先死。
站在江陵城头远眺,当年烽火台遗址早已没入江水。吕蒙的雕像立在公园里,游客们争论着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其实答案很简单:在成王败寇的三国,活下来的才有资格写历史。只是不知道吕蒙临终前,有没有后悔过那把烧得太旺的火——他本可以只取荆州,却非要关羽的命,结果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