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络上看到这么个话题:退休金高的有多少人是在上班时候出力的?
很有意思,今天和大家分享下这个话题。
在中国,退休金的数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性质、工作年限、缴费基数等。
一些在央企和国企工作的人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可能比他们在职时的工资还要高。
例如,有报道提到,一些在央企工作了40年的人,退休后每月能领到7600元的养老金,而在重庆一家国企工作了39年的人退休后每月可领取5571元的养老金
这种情况下,退休金高于在职工资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些垄断型央企、烟草、电力、银行等行业。
这些行业的退休人员不仅退休时能领到一笔补充养老金,而且每月的基本养老金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退休人员的情况都是如此。
体制内人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金通常比体制外人员(如民企员工、灵活就业人员)高。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单位补贴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不同地区的退休金水平也有显著差异。
例如,在上海,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中位数在5500-6500之间,而有职称的退休金约800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中位数在15000元。
相比之下,江苏的企业单位退休金中位数约在4000-5000元,而教师、医生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在1万及以上。
但是,退休金的高低与上班时出力的程度并没有直接的、简单的对应关系。
这里的出力,大概率指的是苦力了!
一些工作岗位可能体力劳动强度较大,但由于缴费基数低、工作年限短等原因,退休金未必高;而有些岗位可能工作强度相对较小,但因工作稳定、缴费基数高、工作年限长等,退休后可能拿到较高的退休金。
然而,不能据此就认为退休金高的人在上班时出力就少。
许多高退休金的人在工作期间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可能在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创新成果等方面表现出色,为单位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有部分退休金较高的人可能得益于所在行业的优势、单位效益好或者政策倾斜等因素。最后借用某网友的一句话:
人生三件事:国家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
第一个没本事管;第二个没资格管;唯独只能管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