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可能都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家庭出身成分了!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家庭出身成分的笑话故事!
说的是六十年代有一个人去医院打针,他问医生是打哪里?医生说打臀部,他从来没听说过人身上的哪一个部位叫臀部,于是又问医生臀部是哪里?医生很不耐烦地大声说屁股,这下他明白了,那时候由于物资缺乏,人们通常都不会穿内裤,仅穿一条既没皮带扣,也没有皮带的单裤子,要让裤子不往下掉,就用几根干稻草接起来,把裤子拴在腰上,这时他解开干稻草,不知他是故意还是无意,裤子一下子就垮到了地上,光着下身,医生见状骂了一句“畜牲(出身)”,他这时反应也还快,立即回答“贫农”!贫农在当时是最好的成分,所以只要有人问他的家庭出身,他会回答得非常自信!解放后,对每一个家庭都要进行评定家庭出身成分,当时评家庭出身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我们在读书时,政治课本上是这样写的:拥有大量土地,自己不劳动,靠出租土地和放高利贷等剥削为生的叫地主。
富农是拥有较多土地,除了自己种植部分土地外,还将剩余的土地出租,有高利贷行为,但没地主厉害。中农:包括下中农、上中农和富裕中农,自己有足够的土地解决温饱,生活相对稳定。贫农:只有少量土地,可能需要租种地主或富农的土地来维持生计。雇农: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租种地主或富农的土地为生。这些成分的划分不仅会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在那个时期,家庭成分被视为一个人的政治背景,对其就业、升学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以前家里如果有子女要上学读书!
学校开学去报名时,报名册上都有一个栏目“家庭出身”,孩子报名时老师都要问家庭出身成分是什么?是贫农就填贫农,是地主就填地主。地主子女一般升学都会受到影响,哪怕地主富农的子女比雇农、贫下中农的子女成绩要好,可能也升不了学,雇农贫下中农的子女,哪怕成绩不好,也要优先录取。就业当兵更不用说,地主富农的子女是当不了兵的!
也参加不了正式工作,只能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劳动改造。时不时各个乡镇,当时叫公社,还要开批斗大会!
把表现不好的地主富农用绳子把手反绑到背后,由民兵押送到会场,批斗大会主持人,一般是公社书记,在台子上一声令下,把地主某某押上台,顿时气氛紧张起来,只见两个民一左一右押着地主,把地主快步推押上台,这时台下参会的有一人突然站了起来,将右手握成拳头,开始呼喊口号,这个人也可能是自发行为,也可能是事先安排,他这一呼喊,会场气氛更加高涨,他呼喊一句,整个会场的人也跟着呼喊一句,呼喊时还把拳头往上举,大家也跟着一边呼喊口号,一边挥举拳头!
呼喊的口号一般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倒地主阶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等,口号呼喊完毕,由贫下中农上台发言批斗地主,这时地主不能抬着头,只能低着头,有些表现老实的地主一上台就低着头,有表现不老实不低头的,就有民兵过去将他的头按下,并说一句“老实点”,贫下中农批斗发言都是说地主解放前是如何剥削贫下中农的,解放后又是如何的不老实改造等等,一句话就是列举地主的罪状!
批斗到高潮处,群情激愤,台下领喊口号的人又会带领大家呼喊口号,这样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不知过了多少年,这样的批斗大会越来越少,国家高层提出了“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现实表现”,最后陆续就不再把家庭出身成分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全国开始摘脱地主富农的帽子,凡以前的地主富农统统叫社员,学校报名册里家庭出身栏就填“社员”,升学、就业、当兵、入党、提干等等都不再去看家庭出身成分,直至现在,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