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会为何能成为中原第一位统治者?其缘由在于李悝的改革

阿辉历史说 2023-02-14 20:04:31

全文共158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西周被西北大戎所灭,周平王借诸侯国之力,击败大戎国,迁往洛阳。

与西周相比,东周对周的控制明显减弱,而其他诸侯国则趁机扩大势力。春秋时代,各国对周皇帝仍是礼遇有加。

比如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就以周天子为借口,以“尊王攘夷”为借口,宣扬他的霸主地位。在战斗中,双方都要遵守一定的礼节,就像是双方在战斗之前,都要等到对方的国王站出来,然后向对方的国王行礼,然后才能正式开战。

这充分反映了春秋时代诸侯王治下的贵族风范。然而到了春秋战国,卿大夫们纷纷篡位,整个社会风气都有所改变,礼崩乐坏的现象愈演愈烈。

战争越来越激烈,从礼节到残酷的兼并,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的混战,更多的是战术,而不是礼节。

在这种形势下,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改革,以使国家富裕起来,我们把它叫作“变法”。而今天的话题,便是李悝的改革。

魏国变法之前

战国时期的开端是“三家分晋”,当时魏国分到河东一带,而河东一带,原本是晋国的富饶之地,物产丰饶,魏国也因此成为三晋第一富饶之地。

河东一带,也就是河西一带,被称为“蛮夷”的秦国。魏国之主魏文侯,望着与魏国相邻的河西,心中既是羡慕,也是担心。

羡慕的是河西之地的富裕程度并不比河东差,担心的是西面的那位邻居也是个难缠的对手,魏国若是打不过河西,只怕会吃亏。

新成立的魏国,在晋国得到了不少政绩,很多人都在思念曾经的晋国,幻想着三大家族重新融合,成为魏文侯未来要面对的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魏文侯想要巩固自己的权力,增强自己的实力,从而更好的夺取河西的土地。

李悝改革

魏文侯以法家李悝为宰相,开始了一场大变革,被称为“李悝变法”。在政治上,李悝以“食有劳、俸禄有功”为宗旨,废除了奴隶主、官爵的世袭制度。

废除了原有的爵位,按照他们的贡献和才能,选择官员。使得新的地主阶级牢牢掌握了权力,魏国的新政权得到了巩固。

在经济上,李悝实行“以地为先”的方针,废止了原来实行的井田制度。打破原有的井田制度,使人民群众的劳动能力得到解放,从事新的生产。

同时,允许私人经营土地,使土地的私有制得以确立,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了避免作物间的疾病蔓延,造成一年的歉收。

在房前及屋后,充分利用多余的土地,种植大量的树木,种植桑树,同时种植水果和蔬菜,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这是为了适应魏国人多、人少、魏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对魏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魏国的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李悝身为法家之人,在变法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律法。李悝创立了《法经》,《法经》中有六部,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对国家的运作、政府的功能、官员的晋升、民间的民间纠纷,都作了详尽的说明。李悝所编写的《法经》,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一种保护。

《诗经》既是历代法学的精华,又是秦汉法学的范例,是中国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魏文侯在军事上既重用吴起,又与李悝的变法相得益彰。

魏军的士卒经过严格筛选,根据各人的特性,编成各式各样的军队,加强对士卒的扶持,实行新的奖罚,对表现突出的将士免除一户劳役,并给予田宅。这种体制被称作“武卒制”,使魏国军事力量大为增强。

中原之王

李悝改革后,魏国的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魏文侯也实现了他的富国之梦。自413年起,魏文侯对秦国发动了连番的攻击。魏国于公元408年夺取河西。

与韩赵联合,在西元四百四十四年击败齐军,西元三十九年,联合军击败了楚军。

此时,魏国的实力,已经让其他几个国家都看到了,魏国以其强盛的实力,再加上韩赵两国结盟,才能在中原称雄。

从上古时代起,改革就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途径,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要立足现实,立足我国国情,要有先见之明,善于用人,顺应时代潮流,这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0 阅读:60

阿辉历史说

简介:历史是一段记录,是一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