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消除恐艾心理,也要立足于认知,很多脱恐的老恐友都知道张老师的三角恐艾干预理论关系,其中关于基础知识层面占据了整个心理干预脱恐的20%。
在所有认知的体系中,关于艾滋病窗口期是一个不可以绕道的重要话题。这是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恐友认为无法脱恐的最大障碍,网络说法众多,让大家的选择出现了分歧,特别是有恐艾强迫或选择困难症的恐友,面对分歧增加了他们内心不稳定的因素。
中心委派郭海燕老师参加第八届学术大会
为什么窗口期在网络上说法众多,那是因为说法有面对所有群体的定义,有理论性的定义,也有针对某一类人群的定义,还有的是医生针对具体某一个恐友行为的具体定义。当我们面对定义的数值不同时,是需要结合其上下环境来具体分析的,而不是从中片面武断直接抽取结论。
比如一篇艾滋病窗口期的探讨文章,如果针对所有群体,说三个月没有任何错误,毕竟这是对所有人说的,群体里所有的人到底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有没有影响窗口期前置的条件一概不知,普信说三个月没有问题。在理论上或者实验非日常环境中,医学允许存在预估,所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年两年的说法,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样的理论是出现在什么背景环境下。而对于大多数人群,即我们常说的普通人群来说,三代六周四代四周已经是足够精准的条件,这个说法占据目前绝对主流的结论。另外医生在花了时间认真了解了您描述的具体行为,排除了可能影响窗口期的其他因素,对您负责的情况下,给您说窗口期就是两周,本身也不并不是错误的。就像张老师经常说,如果连高危行为都没有,何来的窗口期,当场检测即排除,那是否可以说窗口期根本就不存在呢。
权威专家韩孟杰给出的艾滋病窗口标准
归根结底,一句话,咱们做艾滋病高危风险评估,做艾滋病恐惧症的心理脱恐干预,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料信息的收集和评估上。希望恐友不是在网络上为了寻求琐碎的信息拼凑安全感,将自己的参考系搞得分崩离析。毕竟各种说法是针对不同群体说的,咱们得自己明白,自己是属于哪个群体。在中心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咨询医生老师和该名咨询者咨询的时间越长,频次越多,对其越了解,针对其个人的窗口期定义也就越准确。
最后张老师还是有一句话要分享给大家,每一个医生都有他自己的成长环境,认知架构,工作经历以及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大家只需要认为对方是懂礼貌善良的,专业真实的,真诚可托付的,愿意花时间精力在您身上的,您是可以完全相信唯一这名医生老师就行了,千万不要尝试着问的老师越多,对我们的脱恐越有帮助。按照恐艾心理的特点,参考系越多,于我们内心的不稳定越高,恰好咱们的恐友因为受到应激反应极其不稳定,恐艾波动不稳定就导致了我们会产生大量的症状,这是典型的想利用我们自己传统思维经验去脱恐的。
信任我们,我们将竭尽全力帮助您
张老师希望大家一定要摈弃这样的思维,这种看似合理的概念,往往是影响我们脱恐的关键。其实在十五年的恐艾心理干预工作中,就会发现,一旦建立稳定的关系,一旦一步步按照老师给予具体某个恐友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走,参考系统稳定,没有哪个不是越来越好的。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沟通一下如何评估对艾滋病恐惧症恐友的心理有支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