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明古代“门阀制度”兴衰史!

傲珊谈历史 2023-12-01 13:21:22

在科举考试之前,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姻,看社会地位,只有一个标准,所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就是看你到底是士族还是庶族,你家门第的高下。

自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独尊儒家以来,朝廷一直崇尚儒术,官僚大族多以经术起家,可是到了东汉,情况不一样了。

支持汉光武帝刘秀建立政权的都是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使得豪强地主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四百多年一直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渐渐成割据,形成了许多名门大族,累世公卿。

最明显的当属汉末三国,如袁绍、袁术,兄弟俩之所以能受到重用,不是因为文章做得好,学富五车,就是因为出身四世三公,汉末名门“汝南袁氏”之后。

灭了他们的曹操,又是诗人又是军事家政治家,但要不是官宦世家,有大量土地,拥有家兵、部曲这样的私人武装,哪里有三分天下的机会。他爸乃曹嵩,曹嵩又是历侍四代皇帝的大宦官曹腾之养子,继承了曹腾的爵位,曹腾在汉灵帝时可是官至三公之首的太尉。

老对手孙权,祖上也是朝中高官,背后撑腰的是江南门阀。就连卖草鞋出身的刘备,他和刘璋刘表也是刘氏皇族门阀的代表。

所以三国乱世,说白了,就是大士族或者说大门阀之战的争霸竞争史。

公元200年,曹丕终于按捺不住,代汉称帝,建立了曹魏,为了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三国会要》载:“推举的大中正,必须是在朝居官,还要德高望重。层层推举,最后才能选用。官吏的升迁和罢免都要依此执行。”

听起来是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但白纸黑字只看重出身和门第,就是用法律形式的九品中正制彻底将门阀特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爵位世袭再无杂音,这必然导致只看出身,任人唯亲。

更要命的是,代表士族利益的司马氏最终取得天下,九品中正制又延续了近四百年,使得门阀制逐渐达到了鼎盛。这些大大小小的世袭贵族沆瀣一气,把上品控制在自己这个圈子,排斥寒门爬上高品的行列。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东晋时,北方八王之乱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琅琊王氏拥戴司马氏衣冠南渡逃到长江以南建立东晋有功,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甚至超越皇权,连皇帝都得让三分,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后来,只有淝水之战中立有大功的陈郡谢氏家族能与琅琊王氏平肩,被后人合称“王谢”,门阀政治达到鼎盛。

这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事业上看,比如书圣王羲之、文学大咖谢灵运,陶渊明,水墨画鼻祖顾恺之等人,都是士族名门之后。你说当世有没有悟性才华比他们高的,肯定有,但对不起,你不是士族而是庶族或寒门,天生没了崭露头角的机会,默默无闻一辈子。

而北方,历经战乱,鲜卑族最终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北魏,但全面推行汉化,好的学了坏的也学了,史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伯宗、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

世族的腐朽,为寒士逐渐掌握实际权力和政治上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

到了隋唐时,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

科举的兴起,导致门阀制度走向消亡。而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彻底扫荡并结束了门阀制度。

0 阅读:5

傲珊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