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抗美援朝的统帅,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位"横刀立马"的彭老总。可您知道吗?其实在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让彭德怀任命为志愿军的司令员。主席最初钦点的,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将军。这位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名将,究竟为何与这个重要岗位失之交臂?今天,就让我带您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粟裕将军的战功,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堪称战神附体。单说1946年这一年,全国解放军歼敌110余万,而粟裕将军指挥的部队就歼敌43万,占据了近四成的战果。每一次战役都如同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把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他全歼了国民党五大王牌部队之一的张灵甫第74师,打得国民党闻风丧胆。在济南战役中,更是打出了"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豪迈战绩,让敌人闻风丧胆。
要说粟裕将军最辉煌的战绩,那必须是淮海战役。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他指挥华东野战军的17个纵队,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举歼灭了44万国民党主力部队。其中不乏国民党的精锐之师第五军和第18军,这样辉煌的战绩,就连当时最能打的林彪,也要避其锋芒,不得不退避三舍。毛主席更是亲自称赞粟裕为"淮海战役第一功",这份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粟裕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战术才能。他不拘泥于正面硬碰硬的会战,而是善于运用各种出其不意的战术,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他每次制定的作战计划都巧夺天工,常常出其不意,让敌人防不胜防。这种特点,恰恰适合对付装备精良的美军,可以说是最佳人选。
为了确保粟裕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毛主席可谓是煞费苦心。特意为他调来了萧劲光和萧华两位红军时期的老搭档,这两位将军跟粟裕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彼此之间配合默契。再加上他的得力部下宋时轮,这样的黄金搭档阵容,足以显示出中央对粟裕的器重和期待。毛主席这样精心的安排,就是为了让粟裕能够如虎添翼,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大展宏图。
然而,天不遂人愿,命运弄人。粟裕终其一生曾6次负伤,每一次负伤都险些要了他的性命,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两次头部负伤,导致三枚弹片深深地嵌在了头部。这些弹片就像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不断地折磨着他。只要稍微劳累或精神紧张,就会头痛欲裂,疼得他几乎失去意识。
这些弹片带来的痛苦,几乎贯穿了粟裕的大半生。在淮海战役期间,每当他头痛发作时,警卫员都要轻轻为他按摩缓解。就连吃饭这样的日常小事,因为弹片压迫神经,食物都必须精确地摆成一条直线。他的妻子楚青曾泪眼婆娑地回忆,每当头痛难忍时,粟裕只能用健脑器按摩或用凉水冲洗来缓解痛苦,看着他痛苦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旁人却无能为力,只能干着急。
正是在毛主席点将的关键时刻,粟裕的头疾又一次发作了。虽然他一开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接受了这个重任,但剧烈的疼痛让他难以坚持。抗美援朝不同于以往的战役,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性战争,不仅要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还要承受巨大的指挥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全局。最终,粟裕不得不在1950年底由妻子陪同前往苏联休养,彻底失去了担任司令员的机会。
在这种危急形势下,中央不得不重新物色合适的人选。排在粟裕之后的是四野司令林彪,他的部队长期驻扎在东北地区,是抗美援朝的主力军,而且将帅云集,用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但他在抗战时期也落下了病根,而且主张避战不打,显然不适合这个需要果断决策的重要位置。
就在形势万分危急,朝鲜战场一日千里之际,毛主席的目光落在了正在西北忙于建设的彭德怀身上。自井冈山时期起,彭老总就展现出过人的勇气和指挥才能。在红军大部队转移时,他曾死守井冈山,拖住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在百团大战中更是指挥若定,让日军闻风丧胆。虽然西北环境恶劣,但彭老总的身体依然硬朗如铁。最重要的是,他的威望和资历足以服众,能够压得住四野的将士们。
1950年的秋天,战云密布。10月1日,就在新中国欢度一周年国庆的日子里,美军公然跨过三八线,这种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让中国必须作出反应。10月5日,中共中央紧急召开会议,彭德怀当即以一名老战士的责任感表态接受这个重任。他深知,一旦朝鲜沦陷,中国东北就会失去一道重要屏障,因此这场仗必须打,而且必须打赢。
10月19日,彭老总率领着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为了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志愿军轻装上阵,小心翼翼地推进,终于在10月25日打响了第一枪。在彭老总运筹帷幄的指挥下,志愿军虽然装备落后,物资匮乏,但依然在长津湖打败了美军,迫使他们狼狈不堪地退守三八线以南,彻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争标志着西方侵略者在东方予取予求的时代已经落幕。
由于错过了这次历史性的机遇,粟裕在1955年的授勋仪式上未能跻身十大元帅之列。虽然毛主席在授勋前夕曾力荐粟裕,认为无论是从功绩还是才能来看,他都完全够格。但最终因为长期在陈毅的部下做事,缺乏与上级平起平坐的资历,未能如愿以偿。
1984年2月5日下午四点,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在与头部弹片斗争了54年后溘然长逝,享年77岁。临终前,他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将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与战友们永远长眠。2003年,他的妻子楚青将其中一枚弹片郑重地交给军科院保管,这枚小小的弹片,虽然只有拇指大小,却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和无尽的疼痛。
历史总是充满了遗憾和巧合。如果不是那三枚致命的弹片,也许抗美援朝的历史会改写,粟裕的人生轨迹也会完全不同。但无论如何,他"智深勇沉,百战百胜"的赫赫功绩,永远铭刻在中国军事史的丰碑之上。正如《人民日报》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一位真正的天纵奇才。叶帅更是称赞他是"全党、全军、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战将"。他所擅长的"兵无常势,出奇制胜"的战术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3492019116261920/?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