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猕猴桃到黑布林,为什么现在“不香了”?
文/民生记录(原创精品专题,抄袭必究)
这些年,我们见证着一个个外来“网红水果”的兴起,同时也在注视着国产水果的下坡路。
从阳光玫瑰葡萄到突尼斯软籽石榴,这些“外来货”在国内真是火得一塌糊涂。就拿最近因为跌价上了热搜的阳光玫瑰葡萄来说,尽管价格从6年前的300多一斤,已经暴跌到了10多元一斤。但是不得不承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10元一斤的市场价,依旧比国产众多葡萄品种贵。
外来水果品种的火热,恰恰与一些国产水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阳光玫瑰和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市场相反,我国的两种水果,行情接连走进低谷。不仅如此,就连口碑上,也背着骂名。而它们就是“猕猴桃”和“黑布林”。
如果经常去逛商超,会发现很少有人在猕猴桃货架前逗留挑选。作为一种曾经的“水果之王”,猕猴桃已经越来越吸引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尽管有些时候猕猴桃的市场价格已经跌至两三块钱,但是消费者依旧不买账。
与猕猴桃类似,另一种水果“黑布林”这两年的市场也是一塌糊涂。正如网友所说,“黑布林,早就成了‘黑不理’,现在白给也不会吃,又酸又涩”。黑布林的“坏口碑”,并不是一个人的评价,而是众多消费者“统一的口径”。
从猕猴桃到黑布林,这两种水果,为什么现在“不香了”?背着骂名的它们,“冤吗”?对于了解水果市场的人来说,猕猴桃也好,黑布林也好,市场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真的是“咎由自取”。
酒香不怕巷子深,坏口碑更容易传千里。
对于消费者而言,之所以现在对猕猴桃和黑布林“购买、不理睬”,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好吃了”。水果这东西,好吃、品质高才是王道。口感一旦下来,口碑自然就会下滑。
“猕猴桃,买的时候不熟,等到软了就坏了”。
“黑布林,放多久都是酸涩无比,再也不想碰”。
……
为什么猕猴桃和黑布林的口感会下降到连消费者都厌恶呢?说白了只因两个字“早采”。何为“早采”,简单来讲就是违规水果的自然生长规律,在果子还尚未成熟的时候,就采摘了下来。
以猕猴桃为例,在果子还不到六七成熟的时候,就被果农采摘了下来。而当消费者买到手里的时候,果子还是硬邦邦的。很多人以为放一放就软了。结果放上一两周之后,猕猴桃确实软了,但也烂透了。而这又要归咎于果农疯狂的打药和催熟。
黑布林,也是如此。果子自然成熟实际上是好吃的,口感也没有那么酸涩。但是果农普遍早采,使得黑布林的口感品质双双下滑。最终导致了口碑的一边倒。
随着消费者口碑的下滑,如今猕猴桃和黑布林的市场行情依旧处于谷底,甚至连收购商也不敢再收购了。如果收购,就是大肆压价,以几毛钱一斤的地头价收。对于栽种猕猴桃和黑布林的果农来说,这个时候只能无奈。毕竟收购商不来收,果子只能堆积烂掉。而来收购,等来的则是超低的地头收购价格。
怎么看,都不是一个能赚钱的买卖。
对于果农来说,为什么要早采呢?不顾一切早采导致的市场崩塌,恐怕不少果农现在都在后悔。
实际上,站在果农的角度上来讲,早采,或许是“迫于无奈”。
“现在水果竞争太大,哪个季节都有上市的果子,国外水果也不少。谁上市早,谁就能抢占先机。价格也就高”,常年栽种黑布林的老农张大爷这样向笔者说道。如今张大爷家里的黑布林果树已经砍光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市场烂了,没有几年起不来。今年的果子,就给6毛((地头价)”!
除了张大爷说的原因之外,果农早采,还有一部分因素来自市场上的果商。“猕猴桃和黑布林都是,你采摘晚了,果子不耐运输,也不耐储存,收购商都不收了。他们只收七八成熟的,这样损耗低,赔钱就少”,北方一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理这样向笔者道出原因。
一方面是市场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是收购商的“推动”,多方面因素的倒逼之下,果农要在赚到钱不赔钱,只好早采。
尽管早采“情有可原”,但是“过度早采”却不可取。如今猕猴桃和黑布林的市场行情之所以起不来,说白了还是“过度早采”种下了恶果。对于果农而言,这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笔者看来,猕猴桃和黑布林的市场要想重新“扬帆起航”,必须要从栽种管理上严格把控。一方面杜绝盲目追求高产,一方面遵循自然规律采摘。只有这样,行情才会逐渐恢复。
本期的水果专题就分享到这里了。你有多久没吃过猕猴桃和黑布林了?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哈哈笑]
贵精不贵多
口感差了…
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