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学娃,从此作业帮,若问如何教,读书取精华

Penny贝妮 2019-09-27 11:20:55

之前连续发了一系列(3篇)关于如何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文章。就有人问我,家有孩子的父母该读什么书?

因为一到小学,家长们都开始着急了,小学以前,大家散养的多,孩子能力强不强都没有显露出来,也没有放到一块儿对比,就没法引起家长的注意。但一到小学,孩子们突然就有了统一的标准——成绩来衡量,这下,高下好坏立分,孩子成绩落后的家长就不免着急了。

但是,着急又没用啊,有时间教孩子也得会教,也得孩子能听才行啊。所以,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就会不知所措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孩子确实很难调教,很有了自己的主张,但是心智又不成熟。打个夸张的比喻就是,家长想填鸭,但鸭子都抓不着。每天除了对孩子吼,都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

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列一份书单,梳理一下我了解的一些育儿书籍,看看我们可以从书中学到些什么好的育儿方法。

一、爱、尊重和自由

给孩子好的教育,离不开爱、尊重和自由这三大原则,执行好了这些原则,就可以很好地构筑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但这三个原则说起来简单,具体行动上怎么操作,却是有很大的困难或障碍。所以,学习下书中的方法,对我们来讲很重要。

我把这部分分中国篇和外国篇来介绍,心理学是国外兴起的,一些原理相对更先进更完善,读一读,更有助于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但在具体操作上面,看一看国内专家提倡的做法,相对来说更符合我们的现状,更有助于我们结合到日常中去。

1.中国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书可说是国内非常有名的一本育儿书。基本是年轻父母的必看书籍之一吧。

我看这本书是缘于做老师的大表姐的推荐,看了之后确实深有感触。此书是教育专家尹建莉写的育儿手札。书中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又有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对如何培养品学兼优的孩子来说,实为一份宝典。

我很重视给孩子读绘本,就是从这本书上获得的认知。看这本书最大的感想就是尹老师和她女儿本身就十分优秀,书中很多东西也许是我们普通人并不能做到的,但还是像一盏明灯指示着正确的路,让我们知道怎么做是好的,应该往哪里靠拢。

《爱和自由》

这本书是孙瑞雪老师的作品,她也是国内响当当的教育专家。

这本书提倡“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把蒙特梭利的一套教育理念深入浅出地融合到了中国特色的育儿过程中。这本书看了会让人觉得有个孩子是特别幸福的事情。

虽说书本内容主要是针对0~6岁孩子的教育和抚养,但是对于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家长来讲,如果你不了解孩子是如何长大的,不了解孩子0~6岁这其中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那一下子就要对孩子进行枯燥又严肃的文化教育,恐怕难度是很大的。有些时候,即便用粗暴的方式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也可能会给未来留下隐患。

所以,强烈推荐这个阶段的父母如果之前都没有看过什么书,就一定要从这个阶段的书开始看起。

《捕捉儿童敏感期》

这本书也是孙瑞雪老师的作品。这本书更侧重于详细介绍0~6岁之间的敏感期。

我在之前文章中讲过,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很重要,很多能力在关键期激发,孩子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相反,错过了关键期再使劲,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所以,详细了解这个敏感期是怎么回事,也有助于家长去把握一些教育的时机。

当然,学龄孩子的父母,如果错过了这部分内容的阅读,也不要太着急,用平常心对待就好,毕竟这世上没有多少精英,普通人还是占大多数。做快乐的普通人,好过做焦虑的精英。

2.外国篇

《孩子:挑战》

相对于市面上非常流行的《正面管教》,这本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于1964年写就的育儿书才是这方面的开山之作。它启发了正面管教育儿方法的提出。

这本书用了非常多的例子,说明了很多教育原则。其中,“鼓励孩子”“利用合理和自然的结果”“言出必行、保持一致”“做,而不是说”等等,这些在今天都是非常正确且有用的原则,能够帮助父母用爱、尊重和自由,来养育出健康、快乐、懂事的孩子。

正因为里面有很多的例子和方法,很少的说教,所以非常受家长欢迎,可以说,有了这本书,家长就可以对照着应对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育儿烦恼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这也是一本育儿类的畅销书。作者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

这本书的书名就概括了全书的重点。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讲,尤其是再过几年到了青春期阶段,孩子的表现会越来越脱离父母的掌控,导致父母都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对话。这本书就是针对这类问题,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法。

如何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除了在幼儿期要打好基础之外,亲子之间的沟通也是有一定技巧的。这本书有很多对话指导,更有习题让你练习——毕竟说话方式不是想改就能改的,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有可能改变。

二、学业和兴趣教育

在整体的养育原则之外,对于发展孩子的兴趣和学业,也是家长教育的重中之重。前面爱的教育,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格;而学业和兴趣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好的能力。

《生命合伙人》

这本书我在之前讲美育的时候反复提起过,是国内的美育专家戴亚楠写的一本关于家庭美育的书。

家庭美育,就是家庭艺术教育。现在的孩子,不光要学文化课,有条件的更是会把各种艺术类兴趣班都学上。不论是美术类还是音乐类,很少见到一个孩子什么都不学的。

那么,学艺术到底有什么用呢?在艺术教育方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该如何更好、更轻松愉快地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呢?答案就在这本书中,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找来一读。

《创造力》

不论是文化类课程也好,还是兴趣类课程,挖掘孩子擅长的地方,让孩子发挥创造力,深入学习掌握一门技术、专业,就是教育的成功之处了。

这本书是“心流”理论创始人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所著。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只是针对“创造力”这一现象,做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

他研究了91位创造力专家,把分析内容总结到了这本书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讲这些专家的童年是如何成长的,具有哪些共性。这就是我们家长值得借鉴的地方。

想要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的家长,不妨去好好研究一下。

《好奇心》

这本书是英国作家伊恩·莱斯利的作品。这本书指出人要获得成功,离不开旺盛的好奇心。这种旺盛的好奇心,就好像一种内驱力,会让人更容易克服困难,深入研究一门感兴趣的领域。

此外,书中也提到了填鸭式教育。跟我们印象中填鸭式教育是个贬义词不同,他指出填鸭式教育也有好处,这会产生“马太效应”:让懂的孩子懂的更多,不懂的孩子更加不懂。所以,在以孩子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知识、技能,孩子也就能够掌握越多。当然,硬塞肯定是不对的,不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结合其它处理亲子关系的书籍,再看看此类书籍,会有更多教育心得。

三、其它拓展

《终身成长》

这本书是给家长吃的定心丸。它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的作品。她在书中强调了成长型思维,指出拥有这类型思维,就能使任何能力通过不断锻炼成长而提高。并且,她还写出了如何培养自己成长型思维的方式,帮助普通人逐步改变思维方式。

所以,如果孩子成绩各方面都不是很理想,那家长也无需太烦恼,好好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成长型思维,就不怕孩子以后过不好。这本书值得家长自己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原生家庭》

这本书是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写的。虽然这本书讲的是成人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些心理问题的症结来源于原生家庭,指出一个人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所以,这对父母教育孩子,肯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既能让父母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可以让父母们避免做一些伤害孩子的行为。如果说之前的书都在教你要做什么,那这本书就着重在讲,对孩子千万不要做什么。

以上十本书,就是我所了解的对学龄儿童父母有帮助的教育类书籍。

很多人都说,工作了之后才发现读书时候是最幸福的,我们都怀念小时候,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其实我觉得,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自己穿越时光回到过去,自己小小的灵魂就藏在孩子的身体里,重新再成长一遍。一旦你这样想了,你会更了解孩子,也就更能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而你曾经受到的伤害,也许也会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被疗愈。

爱孩子,也就是爱自己。爱,也需要学习。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