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近期在栽培过程中发现猕猴桃的枝干上偶有类似于白色蛇皮的东西,果农起初以为这是猕猴桃的生长特性,但实则是虫害。
在虫害的影响下,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这种白色的物体是什么呢?
又会对猕猴桃造成什么影响?
又该如何防治呢?
蚧壳虫让果农头疼。猕猴桃果农发现的“蛇皮”其实是蚧壳虫,也被称为蜡蝉,常见的有草履蚧和桑盾蚧,这两种是危害猕猴桃的重要虫害之一。
而蚧壳虫会通过吸食猕猴桃树体上的汁液来获取养分。
同时,由于蚧壳虫并不具备咀嚼的嘴部器官,所以需要通过喂食管吸食食物。
当气孔与嘴喙接触时,蚧壳虫就会注入唾液,从而使树皮形成一层皮膜,也就是果农所说的“蛇皮”。
随着蚧壳虫不断地吸食养分,树体中的营养会日渐稀缺,从而导致树体无法正常发育,最终甚至可能导致树体死亡。
此外,由于它们吸食树液过程中的污染,会导致产生煤污病,咳果率显著提高。
因此,我国各省都有防治蚧壳虫统一要求。
1、蟑螂虫的传播方式。
蚧壳虫主要通过接穗、田间作业及自然界的昆虫与风、雨等进行远近传播。
在接穗传播中,当苗木中有附着的虫卵或若虫时,就会随接穗一起传播到新的植株中。
田间作业中,一旦有已经感染的植株被修剪或处理,其上的虫卵或若虫很容易会粘附到工具上,从而在其他植株间传播。
另外,自然界中的昆虫也可能携带虫卵,当它们在风、雨等因素作用下,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时,就可能将虫卵带到新的地点。
而且,由于蚧壳虫极微小,其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存活很长时间。
因此,无论是苗木传播还是自然界传播都难以预测。
2、影响蚧壳虫成活的因素。
气候因素是影响蚧壳虫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最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的条件。
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将不利于它们的孵化和存活。
另外,湿度过低会导致卵干枯,降低孵化率,而湿度过高会导致卵腐烂,也会降低孵化率。
3、蚧壳虫对猕猴桃的影响。
(1)通过吸食树体汁液使组织营养缺失,尤其是幼树,更为严重,还会影响其发育,从而导致来年结出果实量少,并且由于其发育不成熟,最后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
(2)由于吸血会引发煤污病,这种病害还会附着在果实上,并且会影响其观赏性从而影响市场销售;
(3)由于吸食大量的汁液,还会对果实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其掉落;
该如何有效防治?1、物理防治。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粘虫胶来粘附在一些器材上,再固定在果树上,大约在距离果树60-80cm高的位置粘附也是比较理想的高度,粘贴后每天都要检查一次;
定期清理一些歼灭物或者是其它悬空植物,避免成为一些害虫滋生的温床;
施用常肥法,将落叶覆盖到一些果园中,这样也可以遮挡住阳光,让其发生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压制害虫活动情况;
2、化学防治。
在冬季对果树进行清园时,我们可以选择人工修剪和抹芽结合物理隔离的方法来消灭空气中的害虫,并且还能够减少一些病菌,同时还要将这些修剪下来的枝杈做及时处理,不可使其留存;
在冬季对一些接穗以及土壤进行熏蒸处理;
冬季或者早春时,我们可以选择进行兑水喷雾的方法来消杀;
在夏季晚间7点到9点,用兑水喷雾的方法进行杀菌,兑水比例按照科学合理配比,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