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用弹弓专打电车玻璃,何止节操碎了一地?

评底郭 2025-04-05 10:32:11

最近,家住上海奉贤区乐康苑居民苏先生求助,4月1日自己的爱车在小区里停得好好的,居然发现侧边玻璃被打碎了出现了一个圆形孔洞。苏先生无奈只好先把玻璃修好,没想到4月2日前挡风玻璃再次被击出了一个大洞!苏先生忍无可忍,向奉浦派出所报案。据从事外卖员的犯罪嫌疑人刘某交代:网上说纯电车玻璃比较厚,在网上买了一个弹弓想测试一下玻璃“硬不硬”。

(4月5日上海《新闻晨报》)

说他是吃饱撑的,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假如说,干这事的是不懂事的小孩子,那还可以说是恶作剧。而放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只能说不是蠢就是坏。说他蠢是因为,在处处都是监控摄像头的年代里,找到你那是分分钟的事。说他坏事因为,你测试电车玻璃“硬不硬”,你咋不拿自己家的车测试?要是自己家没有车,你也可以拿你七大姑八大姨家的车子测试一下“硬不硬”,为何偏偏拿无辜者的车子测试?

就是为了测试电车玻璃“硬不硬”,专门在网上买了弹弓,还煞费苦心的拿其他人的车子测试一番,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他人的财产,更暴露出其对社会公德和他人权益的漠视,令人不禁感叹:不止是玻璃碎了一地,而是节操也碎了一地,且碎得如此彻底。其行为之荒谬,动机之自私,令人不齿。

从更深层次来看,“用弹弓专打电车玻璃”的行为反映出当下社会部分人道德观念的缺失。在追求个人兴趣和满足好奇心的借口下,将他人的权益置之不理,肆意妄为。这种行为是对社会公德的公然践踏,是对他人尊严和权利的漠视。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不应仅仅考虑个人的得失,更应考虑到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用弹弓专打电车玻璃”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首先,弹弓、弓弩之类的东西究竟该如何管理?如今类似的“危险工具”在网络上大行其道,是谁想卖谁就卖,谁想卖谁就卖,这些“危险工具”难道不该严格纳入特殊管理体系?如果任由此类商品销售,显然会危害社会的安全。延伸了来说,那些高倍望远镜被拿来“偷窥对面的窗户”,那些窃听器被拿来窃听他人的隐私,那些变声器被拿来进行诈骗,那些针孔摄像头被拿来偷拍宾馆房间,谁来管好这些特殊用途的设备?

其次,从社会管理治理层面来看,“用弹弓专打电车玻璃”也是一种漏洞。小区的安全管理岂能如此“如入无人之境”?显然,一次次汽车玻璃被打烂,说明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的诉求。

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涉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可是,值得追问的是:如何才能把碎了一地的节操打扫干净?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