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的李珂在某店铺花13.9元下单了商品名称为“买3送3”的袜子套装,但收到货后只有3双袜子。李珂回忆说,下单时,商品图片中有6双袜子,旁边的小字也写着“买3送3”。他询问客服,客服解释,“买3送3”就是字面意思,一共发3双,不是额外再赠送3双。对此客服的解释是,“我们家单只袜子很厚实,一双顶两双”。
(4月5日《法治日报》)
图片上展示的是6双袜子,文字上写着的是“买3送3”。别说是结合图片来“阅读理解”了,即便只是根据“买3送3”的袜子销售而言,谁都会理解成“买3双袜子,赠送3双袜子”,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北京大学毕业的文科生,也会是这样“阅读理解”的。
而谁能想到的是“买3送3”是卖3只袜子送3只袜子?甚至商家还能厚颜无耻的狡辩成是:我们的袜子厚,一双能顶两双?消费者买个东西,这还玩上了“脑筋急转弯”?怪不得一些网友留言吐槽说:语文水平不高都不敢买东西了。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显示,眼下网络电商平台上,玩这种“图文游戏”“文字游戏”的商家可不在少数。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也是妥妥的玩“脑筋急转弯”。河北邯郸的崔阳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一款抽纸,商品规格为150张×6包,结果收到后只有3包,还是100抽的。对此商家的解释是,150张×6包就是900张纸,100抽的纸是三层的,一包100抽的纸巾可以看作300张纸,900张就是3包,“并没有发错”。他无奈的说:“真的太离谱了,网购那么久,没见过这样会玩文字游戏的商家。”
商家玩“图文游戏”,不仅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诚信原则,更是对法律底线的践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要求商家在广告宣传和商品交易中要秉持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这些玩“图文游戏”的商家,其行为实质上就是虚假宣传的变种,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
电商“图文游戏”,不能只是一场游戏。面对“图文游戏”,监管不能“只当观众”,要加强对已发生的消费纠纷和投诉的跟进处理,对存在“图文游戏”欺诈行为的商家,依法予以严厉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而对于电商而言也需要明白“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耍小聪明最终失去的是消费者的粘合度。买3送3是3双袜子,玩“文图游戏”商家比裹脚布还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