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工作中,我经常听到有些患者跟我抱怨:为什么我的反流性食管炎总是反反复复,好不彻底呢?
很多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吃药的时候症状很快就缓解了,但药一停,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到底是为啥?因为像拉唑这样的药,它们的作用是减少胃酸,让胃酸对食管炎症的刺激小一些。这样你就觉得舒服了,甚至吃点辣的或者刺激性的食物也没事。
可是一旦停药,药的抑酸效果没了,那些难受的症状就又回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拉唑类药物不能根治,那吃它们有什么用呢?
普通的胃炎是因为胃黏膜发炎了,用拉唑类药物减少胃酸刺激,可以让胃黏膜有机会自我修复。但反流性食管炎的问题不单单是胃黏膜发炎,最关键的是胃酸反流。
反流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胃和食管之间有个“门”,叫做贲门。正常情况下,这个门是关着的,吃东西的时候门会打开,让食物通过。
食物过去之后,这个门会迅速关紧,这样胃里的东西就不会倒流。
但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就是因为这个门关不严,导致胃里的食物、消化液、胃酸反流到食管里。我们的胃习惯了高酸环境,但食管黏膜受不了这么强的酸,结果就被烧伤了。
反流性食管炎其实是人体消化系统发出的一种警示,是身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体现。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足,另一个是过多。
何为不足? 多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由于脾胃功能不足导致阴阳失衡,肝气郁结,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
现在很多人患有反流性食管炎,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这些都会增加患病几率。
何为过多?体内堆积了太多的病理产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导致气机阻滞。堵塞身体的是一种名为“湿热”的物质,“湿热”的根源在肝胆。
肝郁气滞、脾虚生湿,气血运行不畅,湿邪困阻脾胃,就会导致反流性食管炎。湿邪久蕴可化热,热邪灼伤食管,还会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前段时间门诊上来一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38岁,患病多年。身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食管等。
他之前一直靠药物缓解症状不敢停,因为只要一停药,就频繁感到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不适。看患者舌苔黄腻,质红。
给他开了一个疏肝和胃、清热化湿、调和气机的方子。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陈皮、茯苓、白术、枳实、竹茹、黄连、蒲公英、甘草。
两个月后,胸骨后烧灼感减轻,反酸嗳气减少。加减后继续投用,最终不适感基本消失,也能正常生活了。( 个人用药不得擅自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
该方子通过柴胡、黄芩等疏肝解郁药,半夏、陈皮等和胃化痰药,以及黄连、蒲公英等清热化湿药的合理配伍,共同达到疏肝和胃、清热化湿、调和气机的作用。
反流性食管炎,身体内的环境才是根本。如果只是单纯地止痛、抑酸,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反流性食管炎的问题就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