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浊,痰湿难消,中医一方,帮你祛湿化痰,守护健康

陈玉龙谈养护 2024-11-19 10:32:39

你是否听说过:“怪病多湿,久病多痰”?这表明湿气和痰湿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尤其是那些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病症。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探讨湿气。中医理论认为:湿气重浊,能够在我们体内的经络和血管中自由流动,它流到哪里,哪里就会受到影响。

比如,当湿气流到头部时,人会感到头晕目眩,视力模糊,身体沉重,稍微活动就觉得疲惫不堪。

如果湿气流到胸部,就会引起咳嗽、痰多,而且咳嗽似乎永无止境,痰量也很多,还可能伴有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当湿气下移到脾胃,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稍微吃点东西就觉得腹胀,容易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最后,当湿气侵袭到下半身,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腿部无力,关节麻木和疼痛。因此,无论湿气流到哪里,一旦被侵袭,就难免遭受病痛的折磨。

此外,由于湿气的粘稠特性,在血液中流动也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痰湿,从而引发痰湿互结的问题。

经脉堵塞,无法将体内的废物全部排出,这类人的舌苔往往颜色暗淡,且厚重油腻。

面对这种痰湿互结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祛湿化痰是我们调理的关键!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既能祛湿又能化痰的方子,叫做三仁汤。这个方子是如何来的呢?

众所周知,三仁汤是由三个主要的药材组成,分别是薏苡仁、白蔻仁和杏仁,它们都是祛湿化痰的良药。

薏苡仁能够利水渗湿,白蔻仁能够行气化湿,杏仁能够润肺化痰。三者结合,既能调理脾胃,又能润肺化痰。

同时,三仁汤中还加入了茯苓。

茯苓也是一味利水渗湿的好药,与薏苡仁稍有不同,薏苡仁主要作用于利水,而茯苓的作用在于健脾利湿。两者相互配合,将脾胃和肺都照顾到了,对于调理既有湿气又有痰湿的患者是非常对症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湿气和痰湿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用药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才是调理的最佳方法。

0 阅读:280

评论列表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知道如何來吗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知道如何來吗

2
2024-11-19 15:29

中医好历害守护.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