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周一。全新一个工作周期的开始。
中午下班休息的时候,就听到有不少人在谈论省里一项新的人事变动信息。
当天,江西多个省级和市级官方媒体都发布了赣江新区在15日(星期天)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的新闻消息,让广大干部群众得以知晓一个最新的重磅人事安排: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已经兼任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得知此消息后,很多人都不禁作如下的猜想:
省里这样的安排举措,
是不是意味着赣江新区
在江西省级层面的“规格”要下降了?
从表面的形式上来看,似乎还真有这样的迹象(或者说是巧合)。
因为赣江新区是江西省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承载着作为江西省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新引擎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自2016年设立以来,赣江新区的一把手都是由省里的三把手(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出(兼)任。这样高规格的人员配置,就是为了便于全面统筹协调、落实推进国家级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
显然,省里面肯定不只是做“蜻蜓点水”式的表面化考量,背后有深意使然。更多的是基于未来区域竞争广度和深度的谋划布局、立足南昌市与赣江新区的现实状况而做出的人事变更。
落霞与孤鹜齐飞
八一广场夜景
我不揣冒昧,个人研判以为:
最大的着力点是要全面落实和高质量推进实施“强省会战略”,
千方百计地做大、做强和做优省会,
让英雄城南昌真正成为江西全省发展的火车头和英雄式的带头大哥,
有效拉动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强省会”对于红土地江西而言,可谓是一种“姗姗来迟”的领悟和后知后觉的行动。
先扼要地梳理江西“强省会战略”的时间轴线:
〔一〕早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江西“强省会战略”就有了比较粗犷的雏形。最好的例证就是轰动一时的“昌九工业走廊”和“昌九一体化”,理念之新颖先进、手法之凌厉俊俏,令人侧目,引来当时高层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可惜,因为各种原因,九江市后期根本带不动,导致昌九工业走廊渐渐形同虚设,最后无疾而终。)
〔二〕在新世纪之前,安徽省会合肥一直是以追随者的角色来仰望英雄城南昌的;而南昌也当仁不让,在他面前以大哥自居。然而“风水轮流转”,合肥在2008年GDP一举反超南昌,南昌开始有点慌。到2021年,合肥的经济体量已经相当于1.8个南昌,并形成了六大千亿产值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南昌一下子“相形见拙”、压力山大,也开始深刻地反思。
〔三〕2021年,江西“强省会战略”正式出炉,鲜明提出要“全方位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
〔四〕2022年5月,江西强省会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定下三大基调:1、怎么重视省会城市都不为过;2、怎么支持省会城市都不为过;3、强省会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强”,而是全方位的“强”。
〔五〕2023年8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会议将“实施省会引领战略”作为“五大战略”之一(其他四大是:产业升级战略、项目带动战略、科教强省战略和治理强基战略)。会议分析,做强省会城市带动全省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当前南昌的经济体量不大、首位度不高,对全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认为实施“省会引领”战略,就是全面提升南昌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引领全省和南昌都市圈发展,努力在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会议提出加快做优做强南昌都市圈,引领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强省会、强南昌都市圈从“独角戏”晋级为“大合唱”。
十八大之后,南昌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
但是对比周边省份的兄弟省会城市,差距却在逐步拉大,尤其作为省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首位贡献度还比较弱。做大、做强、做优南昌,不仅是南昌一城一市的事,更是江西全省和4600万老表们热切期盼、乐见其成的大事!
与此同时,赣江新区自设立以来,虽然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速非常亮眼,却也面临后续如何保持可持续的高位增长存在压力。
还有,赣江新区当初高起点规划的十大特色产业组团板块,真正能在全国强势突围、竖起标杆、叫得上号的并不多,尤其是新型战略支柱产业,抱团聚合的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出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赣江新区展露新姿
赣江新区产业组团规划图
因此,南昌和赣江新区俩兄弟,与其各自为战、互相竞争、松散发展,不如彼此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由竞争变为竞合,实现“1+1>2”的目标:
既切实高效地做大做强省会南昌、
也让赣江新建设发展有资源有后劲获益良多。
鄙人上述的观点和粗浅分析不知是否有失偏颇而贻笑大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就江西高质量发展有更多智慧激荡碰撞~~~
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