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研究与考辨⑦:华东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篇

智胜聊历史 2024-05-02 03:15:12

今天我们接续研究与考辨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的第七篇: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篇。

关于粟裕的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之职,官方的军史战史原本上都是有共识和定论的,并没什么争议。然而,近些年在网络上“黑粟”的个别人,一是称粟裕根本没有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之说,二是粟裕的代司令兼代政委是中原局下的命令,三是粟裕只不过是西兵团的副司令,只管六七个纵队,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有些名不副实。关于西兵团司令,前面我们已经作了研究与考辨。现就有关粟裕代司令兼代政委问题作一研究与考辨。

第一个问题,粟裕的代司令兼代政委是怎么来的?到底有没有“二让司令”之说?

近些年,围绕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问题,网上炒得很热闹。对于这个问题帅克的观点很明确:“二让司令”完全成立,“一让元帅”不成立。因为“一让司令”给张鼎丞,有粟裕让司令给中央上的两封电报在那摆着呢。“二让司令”,源起于粟裕在其战争回忆录当中,对让司令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紧接着粟裕便被任命为代司令兼代政委,这个任命与“二让司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也佐证了“二让司令”之说。“一让元帅”不成立,参见帅克有关文章和视频,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粟裕这个代司令兼代政委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析起来并不难,也能找到大致的逻辑线。

其一: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明确“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便给粟裕这个副司令一有机会成为代理或转正埋下了伏笔。因为,战争年代指挥打仗是绝对的主业主线。这样的主业主线竟然都给了粟裕,对其重用和未来的升迁不言而喻。

其二:华野“七月分兵”之后,作战重心和主力都位移到了外线和中原战略区。此时中央军委首先考虑任命粟裕为西线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试想,在华野最艰困的时候,在刘邓千里跃进最需要战略战役配合的时候,把华野主力完全都交给了粟裕,这岂不也就相当于把华野最重的责任和职务也都给粟裕了吗?

其三:城南庄会议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华野由粟裕来搞”,此时可谓非常明确地把华野的全面工作都交给粟裕。因为中央军委原定的大战略是第二个战略跃进,即粟裕率华野一兵团的三个纵队过江,然后二兵团的三个纵队跟进。既然你粟裕说“华野离不开陈军长”,那就名义上陈毅的职务仍保留,但又要求必须离开,让你粟裕全权代理。实际上这既是一种激励鞭策、也是一种压担子,等于是让你粟裕立“军令状”。

有的人称粟裕的代司令兼代政委没有中央的任命,是中原局任命的。这是完全不成立的。因为一个大战略集团的主将任命是非常严肃权威的。我们看华东野战军最初成立的时候,陈毅的司令兼政委、粟裕的副司令、谭震林的副政委都是中央军委直接任命的,参谋长的人选可以由野战军提建议,但最终的任命权限依然是中央军委。和平时期任命权限要求更严,正师以上便需军委任命。所以,称中原局任命粟裕代司令兼代政委,根本不了解我军的组织用人原则和惯例。

我们看,《粟裕年谱》上明确记载,毛泽东主席是于5月7日找粟裕谈话,让“华野由粟裕来搞”的。粟裕称“华野离不开陈军长”后,5月9日中央决定:“陈毅在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政治委员、前委书记职务由粟裕代理”。考虑到粟裕以前没有副政委的任职,于是又于5月30日特别任命粟裕“兼华野副政委负担副政委各项工作责任,并于陈毅同志不在华野总部工作时代理政委职权”。显然,中原局是根据中央的决定才下的粟裕任代司令兼代政委的通知。否则,没有中央的决定,中原局是绝对没有这个任命权限的。

第二个问题,粟裕以代司令兼代政委之职指挥了哪些战役?为何说这一时期指挥最紧张又最辉煌?

我们看《毛泽东军事文集》给粟裕发的电报,从1948年6月起粟裕便正式以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的身份接受军委的指令了。这一身份,一直持续到1949年2月三大战役结束全军统一整编时为止。根据公开的档案史料,1949年2月9日,粟裕最后一次以代司令兼代政委名义发布了《三野兵团军师团编制序列番号的命令》。2月19日发布《三野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时,便开始又以三野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的身份发布了。

实际上,全军统一整编三野成立后,陈毅虽是三野司令兼政委,但他只是于2月份参加了三野的前委扩大会和作战会,并在《三野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上署名,之后便返回总前委与邓公一块主持工作了。待到3月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时,毛泽东主席已就陈毅担任未来的上海市市长征求了他本人的意见。于是,我们看到4月到5月准备和打上海战役时,陈毅在总前委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上海的接收上了。因此,尽管三野发布的命令,粟裕虽是以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的名义,但实际上当时主持三野全面工作的仍是他。包括5月21日《三野淞沪战役攻击命令》粟裕虽与陈毅、谭震林联名,但当时陈毅在丹阳总前委,谭震林在杭州七兵团。

不过,我们看《毛泽东军事文集》从1949年2月全军整编后给粟裕发的电报,注释的粟裕便不再是代司令兼代政委,而是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这一身份了。所以粟裕的华野(三野)代司令兼代政委的身份,按照中央军委给粟裕发的指示命令算,前后大约有8个月的时间。而从实际主持工作上看,则将近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们说,整个解放战争三年时间,粟裕前后竟有这么长时间代理司令员兼政委,其对华野(三野)的作用影响可想而知。

我们再看粟裕在代司令兼代政委时期,都指挥了哪些著名的战役:指挥了他最感紧张的三个战役中的两个,即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指挥了促使中国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六大战役中的两个,即“南线的睢杞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作为总前委成员指挥了人民革命战争中最大的淮海大决战。

第三个问题,粟裕的代司令兼代政委属于什么级别?最终未转正是否留有历史遗憾?

帅克研究粟裕多年,每当谈起粟裕“二让司令”,特别是第二次让华野司令这次,总是不免感慨万分。因为这次让司令,使粟裕失去了升为大战略区正职的最好机会。

我们再看,整个三年解放战争下来,粟裕最初便是大战略区副职,战争结束时仍还是这个级别,只是多了一个第二副政委的头衔。试想,如果不让这个司令,作为仅次于四野规模力量的堂堂的三野大军司令,想必粟裕五五年大授衔时,授元帅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关键是粟裕这样一个不争权、不争利的谦逊低调之人,却恰恰在1958年那次扩大会上,被扣上了“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大帽子。这顶“帽子”,不同于其他“政治帽子”,给当事人造成的政治压力极大、政治影响极其深远。以致于今天仍有人津津乐道于“七战七捷战术上是成功的,战略上是失败的”,“粟裕有二十四个大败仗”,等等。一九五八年那次扩大会,对粟裕这些无线上纲上线的错误批判言论,不知今天怎么又被一些人翻出来大做文章。我们无法猜度这些人到底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研究著名将帅人物,只要是对他们怀有一颗崇敬缅怀之心,只要是秉持正值唯物的军史观,特别是对于粟裕这样一个最终没有扶正的代司令兼代政委,对于这样一个指挥环境有时并不太好的代司令兼代政委,对于这样一个指挥最感紧张战役时连续七天七夜未睡的代司令兼代政委,竟取得了如此伟大而辉煌的战绩,你还能说什么呢?

下一篇,我们将对粟裕解放战争职务资历的研究考辨进行一下小结。欢迎关注指正。

2 阅读:47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