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研究与考辨⑧:小结篇(下)

智胜聊历史 2024-05-07 19:15:14

今天我们接着讲粟裕职务资历研究与考辨的小结下篇。

第三,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是战争实践结果,粟裕对华野战役指挥起决定性作用毋庸置疑。

长久以来,研究华野战史时总是会遇到一个困惑:在研究战例特别是战役指挥时,到底是以陈毅为主还是以粟裕为主。以陈毅为主,因为他毕竟是司令员兼政委,有个“在陈领导下”的问题;以粟裕为主,因为他毕竟是中央军委明确点名“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由于粟裕受到1958年错误批判的影响,不但不可能以粟裕为主,甚至《黄桥决战》电影中,作为前敌总指挥的粟裕连真名都不能用,竟然化名为谷盈。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粟裕被平反,粟裕研究又被个别人推向了另一个极端,什么华野的仗都是粟裕指挥的,粟裕共歼敌245万,粟裕是淮海战役的总指挥,粟裕“让了元帅”,等等。

上面的困惑,帅克在研究粟裕时也遇到过。在2000年以前帅克基本上采取的是折中的办法。后来,随着大量的电报档案史料公开,在研究华野的战例和战役指挥时,逐渐开始以粟裕为主多了些。不过,尽管以粟裕指挥为主,但帅克努力保持客观唯物,不赞成“华野的仗都是粟裕指挥的,粟裕共歼敌245万,粟裕是淮海战役的总指挥,粟裕让了元帅”等提法和观点,并且写了多篇文章以正视听。因为,这样无限拔高粟裕的研究,起到的是拔苗助长的效果,势必引起不必要的争议,甚至遭到反噬,最终反倒是害了粟裕。

帅克之所以在研究华野的战役指挥时,最终以粟裕为主,前面的七篇考辨文章都作了不同层面的诠释解读。归纳起来,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明令“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别的不说,如果你是陈毅,你是副政委谭震林、你是参谋长陈士榘,你看到统帅部下了这样一道非常明确的指令,你会怎么做?更何况这个指令还是在陈毅的“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的建议下下达的。如果你还不适应,那么主席和中央军委在后来的宿北战役时强调的“届时请粟提出计划电告”,“望粟即日北返,部署宿沭作战”,“七月分兵”后强调的“待粟裕到来方能举行机动作战”,等等。你面对这些带有强制性的指令要求,你还能继续无视“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吗?

相反,以陈毅、谭震林、陈士榘等人的政治站位和领会统帅部意图的能力,他们有个带头执行和落实的问题,不可能不清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指令已明确到这个份上了,你还过份强调“在陈领导下”,政治上虽没什么毛病,但显然把统帅部的指令给复杂化了。

二是基于粟裕在整个三年战争期间有一半的时间主持华野全面工作。

研究华野战史战例之所以说以粟裕为主,除了统帅部明令“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军史上“陈不离粟、粟不离陈”已成为佳话,但在这种“互不离”的佳话下,真正算起来,三年解放战争陈粟有一半的时间是分开的状态,是粟裕独自指挥华野的状态。

这种分开的大致时间段是:1946年6月至10月,陈毅和粟裕分别指挥山东和华中野战军作战。1947年11月至1948年4月,陈毅到邯郸局、中央工委、中央汇报工作,这一去便是小半年的时间。4月刚回华野不久,便和粟裕于4月下旬又被召去城南庄中央开会。5月回来后于月底便到中原军区工作。即便是1949年2月全军整编后,陈毅虽仍任三野司令兼政委,但除了个别参加三野的前委扩大会外,便一直在总前委工作,上海解放后便担任了首任市长。这样算下来,陈粟分开的时间比合在一起的时间还略长,占整个解放战争一半多的时间。

我们不妨再细分一下具体的战役指挥情况。陈粟合在一起主要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沙土集战役等,分开由粟裕独自指挥的主要有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广战役、上海战役等。从实际战役指挥的总体权重上看,同样也撑得起华野战役指挥以粟裕为主或粟裕负责之说。

三是基于中央军委最终认定华东的战役指挥粟裕起决定性的作用。

说起来真正使帅克放开以粟裕为主研究华东的战史战例,最主要的依据还是军委刘华清、张震两位副主席1994年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发表的给粟裕平反的那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光辉战绩,在战役指挥上,粟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句话表面上看没什么,但实际上对粟裕解放战争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评价,可谓份量极重、意义极大。这种极重极大,主要源于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尽管是两位副主席联名的文章,但却是中央军委的结论和定论。两位副主席在提到粟裕“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特别指出“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透过这句话,不难得出,表面上是两位副主席的联名追忆文章,但实际上是经过中央军委最终审批所作出的平反结论。因为,当年对粟裕的错误批判,尽管“传达到全党全军,但对受批判者又不作结论,不作决定”。没有结论和决定,但又传达到全党全军,所以,最终以两位副主席的文章形式作出平反,这也不失为一种恰当的方式。不管是哪种方式,以两位军委副主席的文章为标志,粟裕被正式予以平反,其在华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被正式还原。

第二点是,粟裕“在战役指挥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对华东战史深刻总结反思的结论和定论。两位副主席把粟裕在华东的战役指挥作用上升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的高度,这是含有重大意义和内涵的。因为在界定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的地位作用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或是“在陈统一领导下”,或是笼统称华野首长,或是干脆用“化名”,或是遮遮掩掩不予明说。这次干脆来了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要知道,通常研究起草两位副主席这样的重量级文章,特别是涉及到平反和个人历史地位作用的文章,都有一个非常强大而专业的写作班子(帅克曾有幸参加过这样的专项写作班子),然后数次征求专家学者意见,根据意见数易其稿。最后再经军科、中央文献研究部门、总政有关部门审核,最终再报两位副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审批审定。所以对于这类文章、这类观点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是毋庸置疑的。

有意思的是,对于中央军委对粟裕历史地位作用的结论和定论,不时在网上看到个别的质疑和非议的文章。帅克觉得,还是要相信中央军委经过历史沉淀最终所做的结论,相信研究起草文章的专家班子的集体智慧,相信军科和总政审核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最终把对粟裕的历史地位作用的认知,统一到中央军委所做的结论与定论上来。

如果你还坚持质疑,不妨看一下军科、国防大学有哪个重量级的军史专家,对粟裕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说三到四来?据帅克的了解,他们无不对粟裕膜拜与推崇。因为像粟裕那样精深的谋略思想与指挥艺术,只有真正深入研究他,只有真正走入他,才能产生深切的共鸣与共情。

关于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研究与考辨的系列文章和视频今天就讲完了。欢迎军史爱好者们评论指正。

5 阅读:40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