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俗称“BAT”三巨头)就算了,京东、微博等大量优质互联网科技企业都跑到美国上市了。A股的创业板到底怎么了?
2月初深交所发布的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未来3年将大力推进创业板改革,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扩大创业板包容性。“包容性”一词成为焦点。为什么要扩大包容性?应该包容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
为什么要扩大包容性?包容性是创业板的主要特点,是其不可或缺的生命力之所在。众所周知,创业板扶持创业型企业,这类企业处于起步快速发展阶段,盈利不稳定甚至仍处于不盈利或亏损状态。香港创业板、美国纳斯达克等成熟市场不会拿主板的标准去衡量创业板,对创业型公司盈利是不作要求的,更侧重于公司的发展潜力。而我国创业板仍然对盈利有一定的要求。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迸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现阶段经济转型的加速器。创业板再不改革,将错失更多的机会,导致国内更多优质创业公司跑到境外上市去了。
扩大创业板的包容性不等同于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那创业板应该包容些什么?一是扩大上市条件的包容性。对于这点目前市场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共识的,尤其是降低上市的财务指标要求。二是增加对创业板公司利润分配的包容性。现金分红是一种更适合于蓝筹公司的分配方式。而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本身上实现的利润就不大,而且企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金分红的要求不要那么高。三是对创业板公司的估值要增加包容性。用蓝筹股的市盈率来衡量中小创公司,说什么买蓝筹股才是价值投资,都是不可取的。创业板公司的估值维持在40倍市盈率左右或略高一些是合适的。
当然,在扩大创业板包容性的同时,退市机制、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处罚、投资者保护、大股东限售股锁定期延长等制度都需要更加严厉,为其改革保驾护航。就拿大家最为诟病的退市机制来说吧。美国纳斯达克退市与上市公司的数量都是巨大的。相比之下,已成立逾8周年的创业板的退市公司屈指可数,自成立以来仅欣泰电气和大华农(吸收合并)退了市。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期待这次创业板改革能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活水,为广大中小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