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因斯坦助手,到“中国雷达之父”,一口气看完束星北的一生

文诩历史 2024-11-07 09:57:45

束星北这一名字,于当今的中国大众而言,或许颇为陌生。然而,就其天赋而论,在中国科学界实乃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他被尊为中国近代理论物理领域的泰斗,享有 “中国雷达之父” 的美誉,著有《狭义相对论》,更被赞誉为 “中国的爱因斯坦”。

在此,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束星北,亦名束传保,诞生于江苏江都县九帖洲开沙念四圩。束氏家族乃开沙当地的名门望族,束星北的父亲束日璐因与南通张謇共同兴办实业,故而常住南通,束星北与其兄弟二人则随生母郭氏在老家度过了童年时光。1924 年,束星北中学毕业,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次年转至济南齐鲁大学继续学业。

1926 年 4 月,束星北选择自费出国留学,进入美国堪萨斯州拜克大学物理系三年级就读。身处异国他乡的束星北,秉持克勤克俭的生活态度,为节省费用,他栖身于美国旧金山同乡会馆内,依靠参与铁路、码头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1927 年 2 月,束星北转至旧金山加州大学继续深造,在此期间,他对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 萌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1927 年 7 月,出于对爱因斯坦的深深仰慕之情,束星北携带两篇论文,历经辗转,来到德国,登门造访正在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室任教的爱因斯坦。束星北后来在回忆 1928 年 5 月前往柏林大学拜见爱因斯坦的情景时说道:“彼时,爱因斯坦已然是声名远扬的大教授,而我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爱因斯坦的身材相对矮小,并非如我此前想象中的那般高大伟岸。他着装颇为随意,所打的领结也不够规整。”

在束星北的描述中,爱因斯坦热情地为其安排了一个研究助手的职位。束星北表示:“就这样,我开启了在爱因斯坦研究室的工作历程。” 据他所言,在此期间,“主要是围绕我所感兴趣的问题持续展开研究,并向爱因斯坦请教相关疑惑。”

“每一次,他都会给予耐心且详尽的解释,” 束星北感慨道,“这些教诲对我日后的思想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当时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大肆排斥犹太人,致使爱因斯坦的科研工作受阻。于是,爱因斯坦将束星北介绍至英国继续深造。1928 年 10 月,束星北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师从理论物理学家 E.T. 惠特克和 C.G. 达尔文。1930 年 1 月,束星北成功获取硕士学位,随后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拜于世界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门下。

1930 年 8 月,已然崭露头角的束星北经推荐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研究生及数学助教。次年 5 月,他凭借《超复数系统及其在几何中应用的初步研究》一文,荣获麻省理工学院理学硕士学位。彼时的束星北年仅 25 岁,却已然站在了学术领域的前沿阵地。

1931 年 9 月,束星北因母亲的一纸婚约被召回中国完婚,自此之后,便再也未能踏出国门。

束星北回国之际,正值 “九一八” 事变爆发之时。在炽热的爱国情怀驱使下,束星北毅然投笔从戎,于 1932 年 1 月受聘于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出任物理教官一职。

一日,蒋介石前来该校视察,校领导特意安排了包括束星北在内的数位教授接受召见。彼时,“一・二八” 事件刚刚发生不久,束星北认为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实属一种妥协之举,并且就十九路军撤防一事,当面质问蒋介石,一度令蒋陷入颇为尴尬的境地。双方话不投机,蒋介石抛下一句 “你太年轻,不懂政治” 后,便拂袖而去。

因触怒蒋介石,1932 年 7 月,束星北离开南京中央军官学校,随后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37 年 “七七事变” 爆发后,已然身为浙江大学著名教授的束星北却突然失踪。当时,正着手准备与教授们商议大学西迁事宜的竺可桢、何增禄匆忙四处寻找,却遍寻无果,最终还是由其妻子葛楚华引领,方才在杭州一所临时被用作兵营的学校操场里找到了他。彼时,束星北已然成为向社会招募的第一批义勇军战士,剃着光头,身着戎装,在震耳欲聋的杀声口号声中,刻苦练习拼刺刀。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至贵州湄潭继续办学。1937 年 5 月,理论物理领域的权威玻尔应竺可桢之邀,前往浙江大学进行学术报告。束星北、王淦昌等全程陪同,并就物理学的前沿问题与这位世界级大师展开深入的切磋与探讨。玻尔回国后,不断有浙大物理系的学生向其请教如何学习物理以及如何出国深造等问题。玻尔回应道:“你们拥有束星北、王淦昌这样优秀的物理学家,为何还要跑到国外去学习物理呢?”

当时的浙江大学为新中国培育了大批科研人才,竺可桢、李政道等 51 名两院院士皆出自抗战时期的湄潭校区。1944 年,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前往位于湄潭的浙江大学进行访问,随即将该校赞誉为 “东方的剑桥”。访问期间,束星北的论文给李约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李约瑟将其带回英国,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束星北也因此被誉为 “天下第一才子”。

此时的束星北,在爱国情怀的驱使下,开始投身于军工事业,对国际上刚刚涌现的激光、无人机、雷达、袖珍发报机等领域展开潜心研究。1945 年,束星北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雷达,由此他也荣获 “中国雷达之父” 的称号。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要求束星北填写表格加入国民党组织,否则便不予发放奖金。束星北不仅自身坚决拒绝加入,还禁止其所带的学生加入。冲突发生后,他甚至命学生拆掉已经安装完成的雷达,为此遭到军令部的囚禁。不过,没过多久,他便获释出狱。此后,束星北返回杭州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束星北的教学风格独具特色。其授课之时,既不使用讲义,也不指定参考书,黑板上亦未留下可供学生抄录的工整提纲。他擅长运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众人熟知的现象入手,用以阐明物理理论与思想。“束老师天性率真,授课时有时会跳上讲台,有时则坐在椅背上,高谈阔论,侃侃而谈,且一条腿还会下意识地晃动着。”

据其学生回忆:束星北老师授课能够引领学生遨游于广阔神秘的宇宙苍穹之中,课堂之上,一旦有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会即刻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每当学生提出新的见解,束星北总会情不自禁地捶打学生一拳,并连声赞叹:“妙!”

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教风和学风,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物理人才。

1950 年,在浙江大学的思想改造运动中,由于 “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教授被诬陷贪污,束星北义愤填膺,他径直将诬陷者揪起,挥拳相向,大骂道:“你知道苏步青是什么人吗?你们算什么东西?”

最终,苏步青得以解脱,而束星北却因此获罪。其后,又因支持 “自然科学第一” 的观点而被迫离开浙江大学。1952 年,束星北前往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并转而投身大气动力学研究。当年,物理学气象组转入海洋系,束星北出任海洋系气象研究室主任。

束星北的为人处世与行事风格独树一帜,有时连他的至亲之人也难以理解。一次,束星北的女儿前往父亲的老同事王淦昌家中探望。交谈之际,她说道:“父亲要是能有淦昌叔叔一半的为人处世方式就好了。” 未曾料想,一向温和儒雅的王淦昌老人脸上竟浮现出怒容。王淦昌对她说道:“你父亲所说的,是我们想说却未曾说出的;你父亲所做的,是我们根本做不到的。他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与我们有所不同罢了!”

197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回国访问,周恩来总理期望他能为解决教育人才 “断层” 的问题贡献一份力量,例如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来讲学等。李政道回应道:“为何要从国外请?我以前的许多老师,他们的科学造诣不亚于国外的著名科学家,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

然而,李政道并不知晓,彼时的束星北已然在青岛的一家医学院清扫了十几年的厕所。

即便身处遭受错误对待的困境之中,束星北依旧对祖国的日益昌盛由衷地感到高兴。1972 年 10 月 20 日,得知李政道回国的消息后,束星北在给李政道的信中满怀热情地写道:“你此次回国,定能目睹祖国历经的惊天动地的变化。28 年前那种国内卑污、国际受辱的现象已然一去不复返矣!”

1979 年,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的接收和打捞最佳时限,整个中国科学院竟无人能够完成此项计算任务。有人推荐了束星北,于是,钱学森将此任务交给束星北。据说国家为此专门拨款 100 万元,但束星北分文未取,仅凭借一支笔、一摞纸,甚至未使用计算机,便准确无误地完成了任务。当时他已 73 岁高龄,此事在航天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983 年 10 月 30 日凌晨 3 时,束星北因罹患老慢支和肺心病,不幸病逝于青岛。

0 阅读:4

文诩历史

简介: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