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双雄“南张北李”,到底谁更具影响力?

俇攘 2024-05-24 19:41:30

洋务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革新运动,清朝末年,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在数十年里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重创,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大清王朝完全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也深刻感知到自身已经落后了西方列强一个世纪,随即也渐渐放开了对西方思潮的禁忌。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大清王朝彻底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特别是对整个南方,汉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新式军队也基本由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掌控。而这些汉官也有着强国之梦,于是就有了改良的新思路,那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放低姿态,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引进西方的工业,借此走上强国之路。

洋务运动

于是大清王朝在汉官群体的主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洋务运动总共有着三条主要纲领,第一是自强,主要就是引入西方技术,开办新式企业,然后训练新式军队,逐步实现工业化。

第二则是求富,大量引入西方的民用工业,改变社会传统生活方式,扩大内需,提升经济能力。所以,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开邮局,开矿场,建轮船场,修建铁路、架电报、兴办纺织业等,一系列的操作,完全是为了强化工业和产业链的同时,搞活市场经济。

第三就是兴办新式学堂,只有培养掌握新知识,理解新思想的人才,才能将整个大清王朝从八股文的泥潭中拖出来,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进而实现国家内在软实力的强大,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这一条路线,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也为之后中华之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阳铁厂‍

但是虽然清末将当时兴办洋务的这批官员统称为洋务派,但是派系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思想理念,毕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接受的思想不同,那么所行之事就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在晚清的历史长河中,就有两位重臣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之洞和李鸿章。

他们不仅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推动者,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而且他们一个在地方,一个在中央,所处的位置不同,影响力不同,虽然同处于洋务派,但是所秉持的理念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实认真来说,李鸿章和张之洞两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关于谁才是洋务中心的领袖,谁对于洋务运动甚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力更大,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两人的生平事迹、洋务成就以及历史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的答案。

首先,两人的侧重方向不同。张之洞主要的实业上建树更多,而李鸿章更多则是在军事上更有建树。

张之洞

我们来看张之洞。张之洞是晚清重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即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张之洞督办并建设了芦汉铁路(即京汉铁路),推动了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同时,他还大力创办新式学堂,引进人才,壮大了中国的师资教育力量。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等,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对中国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同样不可忽视。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积极参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机构,并组建了北洋水师。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李鸿章

从两人的生平事迹和洋务成就来看,张之洞和李鸿章都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之洞更侧重于实业和教育领域的改革,而李鸿章则更多地涉及军事和外交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张之洞在地方,所谋者非全国也,所以更多的自然是发展实业和教育,而且也没有胆子染指太多军事上的事情。而李鸿章长期坐镇中央,总揽全局,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强化武装力量,不再受到西方列强的欺辱,还有就是为中央政府赚取更多的钱,所以更多考虑的自然是军事方面,还有就是做轮船和兴办纺织业。

然后,两人的领导地位不同。张之洞作为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身科举正途,早年担任学官为主,在此期间开始了兴学办学的思路,整顿学风,建立经心书院,提拔奖励有真才实学的人,颇得众望。1881年开始出任山西巡抚,也是从此时开始,张之洞正式着手兴办洋务。

之后,张之洞出任广东总督,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后调任湖广总督,主持修建芦汉铁路,为了筹办铁路,有主持兴建了汉阳铁厂,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企业。同时为了避免欧美纺织品过分倾销,张之洞还创办了纺织厂,纱锭3万枚,布机1000张,工人2000。后来又创办了纱厂,形成了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等一套纺织体系。

汉阳兵工厂

李鸿章依靠创办淮军平定太平天国而出名,之后又平定捻军,成为了清王朝最顶层人物,1863年前后,李鸿章就引进洋人机器,创办了中国第二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后出任北洋大臣,正式筹办洋务运动,在其主持下,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工商企业得以创办。

就领导地位而言,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影响力似乎更为显著。他作为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掌握着重要的军政和外交大权,这使得他在推动洋务运动时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行动力。而张之洞虽然也在地方上积极推动洋务事业,但相对于李鸿章来说,其影响力和地位可能稍逊一筹,毕竟张之洞只是主政一方,配合清政府洋务大臣的政令行驶自己的职责。

江南制造局

再者,两人理念上的差距。在很多人的常规眼光中,李鸿章似乎对于实业的兴趣不太大,更急功近利一些,主要还是靠买外国人的所得,来实现对清政府的武装。比如整个新式军队的装备,基本都是向西方列强采购,还有北洋水师的七镇八远15条军舰,全部都是向英国和德国采购。

而张之洞对于军工,还是以自主性更好,所以创办了汉阳兵工厂,有枪厂、炮厂、枪弹厂、炮弹厂、炮架厂和火药厂等分厂,对中国近代影响极深的“汉阳造”就是由这个军工厂所生产,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就是汉阳造。

还有就是,兴办洋务时间不同,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头者,早在1863年李鸿章就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创办洋务之始。而张之洞正式开始办洋务,是在二十多年后,张之洞出镇广东期间,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正式开始了开办洋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李鸿章算是张之洞的前辈。

最后是从结果论,李鸿章所创办的产业,以及所打造的北洋水师,都很快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灰飞烟灭,特别是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遭全军覆灭。

北洋水师

然而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与现在闻名中外的重庆钢铁集团和武汉钢铁集团有着莫大的尊严。而汉阳兵工厂的汉阳造,几乎就是二十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中国大部分军队的主流武器。还有张之洞主持设计的芦汉铁路,对于中国近代历史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历史影响来看,李鸿章和张之洞都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误导致北洋水师覆没,并在战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一事件对他的声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的表现更为稳健和务实,他的教育改革和实业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虽然张之洞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都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但要从领导地位和历史影响两方面来看,李鸿章似乎更能担得起“洋务中心领袖”这一称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张之洞的贡献和价值被低估或忽视,相反,他的实干精神和改革举措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和肯定。在晚清的历史长河中,张之洞和李鸿章两位重臣共同书写了洋务运动的辉煌篇章,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0 阅读:106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