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三年(公元1042年),宰相吕夷简多次请求罢职,宋仁宗颁下褒美嘉奖的诏书没有同意。时任陕西转运使的孙沔上书宋仁宗指出了吕夷简在相位上的时候的种种错误:不用正人,导致言路闭塞;荐用不如自己的人代替自己的宰相职位,以强化自己的地位;对辽的政策太过软弱,导致其索取无厌;法令经常改变,导致士人与百姓怨声载道等等。而眼下的吕夷简以为四边已经安宁所以想借患病而离开,根本不想补救过去的过失,让容易控制的人成为自己的“腹背”,让奸猾之人成为自己的“羽翼”,他就如同汉朝的张禹(汉成帝时的宰相),唐朝的李林甫一样。(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史》)
这孙沔身为“外官”——在地方上担任官职的政府官员,之所以对于当朝宰相请求辞职如此大胆的提出了诸多批评意见,应该跟他曾经在中央政府里担任著作佐郎、秘书丞、监察御史里行一类职务,对于吕夷简其人其事有一定了解有关;同时,也与他的个性特点有关——元朝中书右丞相脱脱称他“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所说的这些,恰中要害,就连吕夷简本人听闻之后,也对人做出了这样的表示:“元规药石之言,闻此恨迟十年。”(元规为孙沔的字)
孙沔很不简单。之所以我们这样说,是因为吕夷简为相二十年而不倒,足以说明他很会做官,同时也足以表明宋仁宗对他的充分的信任。再后来,尽管宋仁宗改拜他为司空、平章军国重事,让他从繁忙的国务中脱身可以稍稍轻松一些,可等到他病情稍有好转,又让他每隔几天到中书省一次,裁决军国大事,并剪下自己的胡子对他说:“古人说胡须可以治病,朕现在剪下胡须赐给您,希望您早日康复。”而这些,是不是反映了吕夷简在朝廷尤其是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地位是谁也无法动摇的?既然无法动摇,那么,孙沔这样做——指出其在宰相位置上太多的过失,就不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亦即看到他的奏折呈上之后,宋仁宗并没有将他问罪,朝廷上下议论这件事的人则是很高兴他的直率与正直。宋仁宗为什么没有将他问罪?宋仁宗作为皇帝为人相对比较宽容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孙沔说的“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也应该是一个方面。为什么孙沔能够做到这一点?出于公心而非一己私利,无疑是很重要的前提。不过更让我们动容的还在后面——吕夷简听说这件事后,对人们说:“元规药石之言,闻此恨迟十年。”(孙沔的话就像能够治病的药,我恨自己晚了才十年听到这话)为什么我们动容?因为这反映的是吕夷简真的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容量大得惊人,并勇于反思自己。
不过,在我们高度赞赏吕夷简的度量与反思意识的时候,也不免有些遗憾:如果他真的能够更早一些听到孙沔的这些批评意见并及时改正,那么,不只是他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会有些不一样,而且大宋王朝从此之后每况愈下、最后被元朝所替代的历史是不是也有可能改写?而他为什么没有能够更早一些听到孙沔这样的声音,我们能够想象的是,或许与他那时位高权重,身边之人更多逢迎拍马有关,也与孙沔人微言轻音量太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