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财主快要去世,他当着亲朋好友立下遗嘱:他死后,家产全部都给女婿,不留给儿子一分一毫。于是女婿继承了所有的家业。过几年,女婿找到财主儿子,他却说家产散尽,只让他回家中干重活,不得离开。
这个财主叫做过善,妻子早逝留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儿子过迁,已和方家定亲;女儿过淑,还没有定下人家。
过善有钱,但是对自己非常苛刻,从不穿好衣也不吃好饭,但他的儿子却和他刚好相反,花钱如流水。
他想让儿子念书,却有舍不得花钱,就把儿子过迁送到好友家的书塾去念书。过迁到了学堂,最开始还按时去,后来就跟着学堂中的一些纨绔子弟学的更坏了。
方家听说过迁的行为,就让人带话给过善,如果再不好好管教过迁,那婚事就作罢。过善这才想起查看过迁的学习,结果他请假多日不去上课。
过善把他带回来教训一顿,关在家中,不让他在再出去。
过善想怎么才能让管教好儿子呢?有人对他说:“娶了媳妇,有了人管教,他就不出去鬼混了。”
过善一想也对,就让过迁和方家小姐成婚了。过迁结婚后,妻子管不住过迁,他照旧出去玩,过善打骂他也不听。他还把家中的田契给赌输了。
过善生气派人去找他回家,他不小心把找他的人打晕了,但他以为打死了人,趁夜跑了。后来才知道是误会,过善也被气病了。
看着儿子这么不孝,过善心中很难过幸好还有一个好女儿陪在身边。他想要为她找个好女婿,将来也好继承家业。
媒人推荐张员外的家的二公子,张孝基,这是一个善良和有才华的孩子。过善和女儿都很满意。
张孝基和过淑儿小两口,婚后过得和和美美,他们也非常孝顺过善,家中的家业也打理得很好。只是因为过迁不知在何方,方氏时常在哭。
话说过迁,他逃跑之后,就流落到街上做了乞丐,受尽了白脸。他不敢回家,一直都在杭州流浪。有一日,他快要活不下去了,一个朱家的公子救下了他,他就在朱家铜铺做学徒。
过了几年,过善快要去世了,他立下遗嘱:他去世后,家业全部交给女儿和女婿,不给败家子过迁一分一毫。
张孝基本来不愿意答应,他不想占过家的便宜。可是过善执意如此,他也只能答应了。
过善去世,方氏也暂时回到了娘家。张孝基把家业打理得很好,五年的时间就翻了两倍。
他去杭州采购货物,听说当地朱家铜铺的铜镜非常好,于是就想为妻子带回去一块。在铺子中,同行的管事看到一个人,很像过迁。他赶忙想掌柜打听,一番验证的确是过迁。后来,张孝基与掌柜商议把过迁带回家。
过迁感恩朱家,就跟着他们回到过家,但是张孝基让人告诉他,过家已经易主,现在的主人叫做张孝基。
张孝基和妻子商量,要试探一下哥哥有没有改过自新,于是给他设置了考验。
他们把过迁安排去菜园种菜,过迁从不偷懒;他们过迁安排去整理库房,干重活,过迁也毫无怨言;他们把过迁安排去当铺,他没有偷拿货物的举动。
看到哥哥的改变,张孝基和过淑儿都很高兴。张孝基把过迁带去家庙,看到父亲的牌位,他大哭一场,忏悔自己过去犯下的错。
张孝基找了一个好日子,就叫请来了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过家产业全部交给过迁。
过迁推辞不接受,但是张孝基说:“父亲把家业交给我,我帮你找管着。如今你已经改过自新,家业由你继承,父亲地下也能高兴。我也能心安。”
过迁也不再推辞,他非常感谢妹夫和妹妹。张孝基带着过淑儿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回家去了。他们两家一直互通有无,亲密无间。
过迁去接回了妻子方氏,他们一起去感谢当年收留他的朱家父子,两家不时还有业务往来。
这个故事改编自《三言两拍》,主要讲述了过迁不成器,几乎败光了家业,他还离家出走。老夫亲把家业交给了妹夫张孝基,他把家里打理得很好。多年后,张孝基找回了过迁,看到他改过自新,就把家业交还给他的故事。
不得不说张孝基是一个很好的人,面对巨额的家产,他丝毫不动心,最后居然全部交给了过迁,他的善良真的让人佩服。他这样的人如何也不会差,因为放下地富贵的人才能走得长远。不管何种境遇,也能安然度过。
朱家也是一户善良的人家,他们收留落魄到无助的过迁。他们家的产业能够多享誉江南,也是有原因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朱家的铜艺手艺也一直流传下来,现在传了五代传人,朱炳仁和朱朱军岷父子,他们的作品还被送到故宫展览。
过迁这个人也是福气的人,他犯下了这么多错误,但是到了最后依旧有了一个好的结局,这就是在告诉大家“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年少时犯错不怕,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