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小平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去了哪里?取得了什么成果

看历史浮沉吖 2024-12-12 13:26:26

1979年1月28日,一架波音707飞机缓缓从北京机场起飞。

而这架飞机,此行的终点是大洋彼岸的华盛顿。

在这架飞机的乘客中,有一位重量级人物——邓小平。

在这趟长途飞行的多数时间里,已逾耄耋之年的邓小平大多数时间都在静默沉思。

比起飞机内的安定,外界则对邓小平此行备受瞩目。

就在一个多月前,《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发表。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两国在经历了多年波折后,终于迈出了建立外交关系的重要一步。

而邓小平此次出访华盛顿,正是为了巩固这一成果,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领导人正式访问美国。

而这次访问,也是邓小平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正式的出国访问。

那么,在这次意义非凡的出访过程中,邓小平肩负着哪些任务?

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抵达华盛顿

在抵达华盛顿之前,邓小平的访美之行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其声势之大,甚至超过了1959年访问美国的赫鲁晓夫。

彼时的美国国务卿万斯在为迎接邓小平的到来做出了精心筹备。

他曾经做过一份长达13页的备忘录,上面记录了邓小平的性格特点、个人立场等信息。

在这份备忘录里,万斯用“急躁、好胜、自信、坦率、直接、强硬、头脑精明”等一系列词语来形容邓小平。

万斯认为邓小平是一位“非凡人物”,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地位,不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更是一位充满活力和决断力的政治家。

万斯

与此同时,美国的报纸也连篇累牍地报道了邓小平访美的消息。

人们对这位来自东方的领导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万斯在备忘录中还预言了邓小平访问美国的任务。

他认为,邓小平此次访美的首要任务是让美国人民接受中美建交和关系正常化的事实。

毕竟,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

其关系的正常化对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万斯也指出,邓小平此行还将为越南问题做好铺垫,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奠定基础。

事实上,邓小平访问美国的核心策略和期待成果也确实如万斯所预言的那样。

此时在白宫卡特总统眉宇间满是凝重,并不轻松,民意支持率的暴跌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卡特在白宫前为邓小平举行欢迎仪式

与中国建交,是否能够将摇摇欲坠的支持率挽回?

还是会继续在国会和民众中引发不满?

这些都是未知数。

1月28日,邓小平乘坐的专机缓缓降落在安德鲁空军基地。

之后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瞬间席卷了整个城市。

早已等候多时的媒体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和录音设备,争相捕捉这位中国伟人的每一个瞬间。

走下舷梯的邓小平,他的脸上带着淡定而自信的笑容,目光坚定而深邃。

他挥手向迎接的人群致意,这一幕立刻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随后邓小平和随行人员乘坐轿车抵达布莱尔饭店,这里是美国政府接待重要访问客人的地方。

邓小平

万斯提前做了功课,了解到邓小平有使用痰盂的习惯,因此他还专程在饭店里摆放了几个。

短暂休息了几个小时后,邓小平就来到布热津斯基的家中共进晚餐。

这次晚宴是二人早就约好的。

出席晚宴的有副总统蒙代尔、国务卿万斯、布热津斯基等重要人物。

在晚宴中,布热津斯基提到了卡特总统在决定与新中国建交时曾遭遇过不小的反对和麻烦。

接着,布热津斯基就问邓小平,是否在中国也遇到了此类麻烦?

面对如此尖锐的问题,邓小平机智地回答道:

“我也遇到过,台湾的1700万中国人就反对。”

此回答引来了在场人员的阵阵笑声,使得现场氛围更加活跃,也使得布热津斯基等人进一步了解到了邓小平敏锐的反应。

邓小平和布热津斯基

席间,他们谈到了中美关系、国际形势、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对话中,邓小平以他独特的智慧和见解,给在座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晚宴结束时,邓小平单独对布热津斯基说,希望能尽快安排一个与卡特总统的单独的正式的会见,以便能够详细谈谈关于越南的问题。

与卡特的会谈

此时中国面临的局势非常特殊,北有苏联虎视眈眈,南部的越南也蠢蠢欲动。

邓小平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或许这次访问也将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访问了。

如何完成人民和国家交给自己的历史任务,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赢得发展机会。

在旅途中,这些问题或许在这个七十岁老人的脑海中过了无数遍。

1月29日上午到1月20日下午,邓小平与卡特进行了总共三次会谈。

邓小平和卡特

会谈中,两位领导人首先就国际形势中的苏联因素交换了意见。

邓小平在发言时,表达了对当前世界局势中不稳定因素的深切关注。

他认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将最大的危险视为来自苏联和美国的潜在威胁。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一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之后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越南就像亚洲的“古巴”,是苏联在中国南部的军事基地。

在提出以上内容后邓小平总结道。

中国和美国应该协调一致,共同遏制苏联在亚洲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定。

邓小平的观点得到了卡特的认真倾听和深入思考。

作为两国的领导人,这不仅是邓小平和卡特个人之间的一次重要对话,更是两个大国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邓小平和卡特

关于越南问题,卡特也有自己的考量。

站在美国的角度,卡特担忧的则是日渐增长的苏联军事力量,和苏联正在快马加鞭控制和渗透的东南亚-非洲的局势。

这种担忧与邓小平的想法不谋而合。

苏联在这一地区的设想一旦成型,那么,对于中国和美国都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苏联问题外,双方还谈到了“台湾问题”。

邓小平明确提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将尽力用和平方式解决,但不能排除使用武力。

另外,在谈到经济合作时,邓小平表示。

中国愿意与美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

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欢迎美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邓小平和卡特会谈

卡特也表示,美国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愿意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会谈的最后时刻,双方基于此前在合作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签署了关于领事馆、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等内容的协议。

会谈结束后,卡特专门为邓小平安排了非常隆重的国宴。

隆重的国宴之后,还有面向全美人民直播的在肯尼迪艺术中心举行的演出。

当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卡特和邓小平的时候,背景音乐是乐队现场演奏的《好想认识你》。

紧接着,几名儿童在现场演唱了邓小平喜欢的歌曲。

这时候邓小平的情绪有些激动,他走上舞台,抚摸了这几名儿童的头,并按照美国礼仪亲吻了他们。

邓小平

这一举动将现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据在场人回忆,演播厅里的所有人几乎都眼含着泪光。

或许他们后来会知道,这位来自东方国度的领导人是在最后一次访问中亲吻了他们。

访问成果

结束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与卡特和其他官员的会谈后,邓小平就开启了在美国的参观旅途。

之后他去了西雅图、亚特兰大和休斯敦三座城市,收获颇丰。

最为重要的是,与在华盛顿更加侧重于战略层面的会谈不同。

在其他三个城市里,邓小平聊得更多的则是工业、交通和经济问题。

在亚特兰大那场盛大的午宴上,邓小平赞扬了这座英雄城市在内战之后的重建历程,并将之与中国的重建历程相类比,得到了亚特兰大人民的热情支持。

邓小平在休斯敦

休斯敦之行让邓小平对美国的工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参观福特和波音的现代工厂、石油钻探设备时,他还亲自乘坐了直升飞机和气垫船。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七十多岁的邓小平同志表现出了对现代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浓厚的兴趣。

在这份兴趣之外,他的眼神中还充满了探索和思考。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深入思考和实践。

参观过程中,邓小平不断向当地官员和专家提出问题。

他的热情和好奇心,不仅感染了身边的人,也展现了一位领导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和对科技进步的渴望。

当邓小平乘坐汽车穿行在摩天大楼和高速公路上时,他说。

中国必须在组织和管理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现代化。

这是他的愿望、他的希冀。

行程结束时,或许由于多天来的劳累,再加上气温骤降,邓小平感冒了。

在最后一次通报会上,邓小平的讲话鼻音稍重。

邓小平

他将这一次意义重大的访问凝练为一句话:

“我们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而来,满载美国人民的情谊而归。”

卡特后来在自己的日记回忆起与邓小平的会见,他用“最愉快的经历之一”来形容这次访问。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邓小平在分寸把握方面的感谢。

1979年2月5日,访问结束,邓小平离开美国,并于2月6日至2月8日在日本进行访问。

在日本,邓小平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进行会谈。

邓小平向其通报了在美国访问的情况,双方也就中日之间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包括国际局势、亚太局势,以及中日关系等。

2月8日,邓小平乘飞机返回国内。

到这里,邓小平同志的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旅程正式结束。

邓小平

这一次访美访日行程,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邓小平体谅美国的国情和政治现实,并没有急于建立和过于强调中美两国的反苏基础,对维护世界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邓小平的讲话和交流在美国工商界也引起了巨大的感召力。

很多美国商人甚至开始立即着手到中国去了,有些动作快的州长甚至紧接着就安排了访华团。

在文化方面,这次访问旅程结束后的次年,就有一千多名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先进的知识。

且入美学习的学生数量呈逐年上涨趋势,到1984年,就增加到了一万四千名之多。

在邓小平同志的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中,为中国赢得了更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结语

回国之后,邓小平对他的翻译施燕华说,这次访问结束后,他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一开始,大家都不明白这里的任务从何而来。

明明从访问过程来看,邓小平很放松愉快,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

但其实,邓小平是肩负着维护祖国安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任务和使命开启这一趟访问旅程的。

邓小平

这也是邓小平人生中最后一次正式走出国门进行国事访问,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国的关系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逐渐加深,友谊的桥梁在两国人民心中越发坚固。

而这次访问对于中国人民自身的影响则是最为深远的。

这次重要的访问在其全过程中被记录下来,并通过电视等传播媒介被广泛地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进入了亿万普通民众的视野。

当无数的中国人民通过这些屏幕看到那些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他们认识到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上世纪的中国和美国

这个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科技上,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激发了他们对于现代化的渴望。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向往和渴望打破了那些限制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桎梏,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资料:

世纪伟人机智幽默的经典瞬间------广安日报

邓小平的若干个“最后一次”------世纪风采

0 阅读:32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