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是古代帝国武力强盛的标志,常以铁骑劲旅来形容一个帝国实力的强大,但是,骑兵这个兵种培养又是极其不易。
尤其是出现马镫技术之前,骑兵的培育尤为不易。而马镫发明现在一般认为是南北朝时期,目前全世界现存最早的马镫实物,是在辽宁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
骑兵培养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战马的培育骑兵是由骑手、坐骑和马具组成的。坐骑和骑手尤为重要。坐骑的优劣是和马种有关系的,游牧民族的马种和中原内地马种其实有区别的。
所以后来才会有引入种马之说。而算上马的生产期,种马的配种效率,马驹的存活率,成长成熟周期。要一支强大的纯血或者混血骑兵需要5-8年时间。
真心是保守估计,因为第一世代有可能混血的马不能构成战斗力,而由于条件原因纯血马族也是会打折扣的。当然这个纯血折扣论要去问达尔文。
培育过程受天灾影响,也受人祸威胁。
万马奔腾
第二、骑手的培养第二,骑手的培养也尤为不易,当你的马匹成军以后,骑手是必然要培养的。而骑马,在古代不是哪个随便的人都会的。骑马和牛车马车的驾驭是两个概念。
骑手和自己的马匹要磨合,这磨合需要时间,节约计算,第一世代马出生以后,骑手和马驹进行磨合,到形成战斗力。
马的平均寿命30-35岁左右,使役年龄为3~15岁。根据时间计算的。供骑手和他的坐骑搭档磨合的时间其实并不充裕,尤其是在乱世,敌人随时会打过来。
而骑手的素质培养最为不易的,除了从小养马的武将特例以外,其他的来源基本上是世袭贵族,世袭军官。要把一些没有接触马的白板士兵变成骑兵,培养周期更是漫长。
第三,马具的作用有马镫和没马镫格斗是两回事,有覆耳、覆眼,和让马睁眼冲锋更是两回事。
北魏之前的骑兵科技来说,北魏之前的骑手能够成名的其骑术要优于北魏之后的骑手,因为马具对你骑术有辅助作用。当然要是同人来比较
没有马镫,你只能双腿夹着马肚子。这种情况下格斗,实在是考验你技术。
第四、战损。现在网络小说经常能看到一场战争投入数十万铁骑,这就是对骑兵没什么基本了解,一阵箭雨的射出能够杀伤大量的马匹和骑手,地形不利的情况下,步兵又能废掉不少马腿。
损失一匹马,骑手还在的情况下,军队恢复骑兵建制是快的,如果损失了骑手,对不起,一名骑手的死亡大概相当于三名虎贲的培养价值。当然不是说虎贲和骑手武力相当,只是说此两者间的培养时间和价值是大致的。优秀的武将阵亡那就更是如此了。
于是很多时期,君主最初都采取战车结合骑兵的策略,而且一段时间马只是承担运输工作。先秦的话基本上都是战车阵,像赵武灵王这种结合式打法,也就抗击一下外族,假设你要去打函谷关,骑兵除了运输,破关以后追击残敌,没有其他价值了。到了南北朝,骑兵大规模集群冲锋在北魏时都不是很常见。你要么打柔然,打南朝要么在彭城周围打。其他时候大概也就说日夜兼程,到地方再下马作战。
即使的后来的唐朝,也有骑兵载人到地方,下马来作战的例子。
当你形成了——马具、骑兵、骑手配套整合完整的骑兵规模之后。你必然想要想一场战争以后的整补,于是预备队的培养又拉入其中。
骑兵、骑兵预备队、重骑兵、轻骑兵,一整套骑兵体系下来。多少粮草,多少辎重,多少经济消耗。
不算完,马是会退役的,你还得继续培养马种,养马的技术官吏的选拔,这些官吏往往决定了你的马匹素质。这还不算完,敌人不会给你时间。即使敌人给你时间了。你不觉得这样的代价还是组织两三倍人数于骑兵的精锐步兵更划算么。
等到马蹄铁、马镫、覆耳、覆眼,马铠成形以后,这时候火药都差不多快实战运用了,随着各种火炮火枪技术的发展,人类战斗力大大发展,而骑兵已经成为了一种金贵但性价比不高的兵种,骑兵的成本差不多是同等数量步兵的五六倍,到了十九世纪,骑兵就已经远不能发挥出五六倍步兵的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