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线的新版「心理知识每日答」活动,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喜欢,每天都有不少人在社群讨论和打卡参与。还抽到了限量周边和心理学书籍,收获满满。
如果你还没体验,可扫码参加,测测你的心理学知识储备,看看你能答对多少题?

其中有道题目,让一些盆友产生共鸣。
「小明投了200份简历颗粒无收,于是不想再找工作—属于习得性无助」
这可能是不确定的现况里,不少人的生活写照。明明很想要达成目标,但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交织捆绑着自己难以动弹。那个劲头去哪了呢?

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 Martin Seligman 提出。即个体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认为自己无法掌控结果,从而放弃努力,被动接受负面情境的现状 ,感到无助、失控的状态。
这是一种「行为与结果无关」的认知固化,为了防止自己再「受到伤害」,干脆躺平摆烂。(其实已使尽了所有力气🥺)
这个认知仿佛像泥沼一般慢慢吞噬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失败的恐惧常态化,怀疑自己的价值,进一步对生活失去掌控欲。
🫂
无助可以被习得,你也同样可以形成另一种叙事风格。
「慢慢融化」所有事都会失败的绝对化思维,将消极结果归因于外部、暂时、特定的因素,将积极事件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本身。
例如: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下滑,是题目难、偶然的、其他学科不会受影响。😌
生活的状态总会起起伏伏,允许当下形态的多样。或许,选择「躺着」也是一种微小抵抗。挣扎本身也是生命力的体现。分享一句张春在播客里说的话:保住狗命,无所畏惧。有口气就撑一撑,没气就先躺一躺。
《 伦敦故事 》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学解释~多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也能够帮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需求。那么想知道自己的心理学段位吗? 快,立即参与答题吧~作者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