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存在任何涉密内容,且来源均有可查出处。望周知
先放两张图,好让大家有个直观感受。
“七大军区”的模式基本沿袭了前苏联“大军区”制度,利用地缘结构优势,抵御本土附近的国防压力,以维护本土安稳为主,在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大军区”模式基于传统“大陆军”思维,既管军令又管政令,训战一体,难以适应现代快速作战要求。
可以看到,西部战区主要由兰州军区(除去陕西)和成都军区(剔除云南、贵州两省)合并而成。
1、关于成都军区的拆分问题:
成都军区拆分的原因主要将其原有职能做了更加科学的分解。原成都军区同时兼顾2个方向的作战任务,一是南亚印度方向,二是东南亚“越南-缅甸”方向。针对南亚方向,成都军区需要与原兰州军区联合作战;针对东南亚方向目标,成都军区又需要与广州军区联合作战。由于部队隶属于不同军区,在协调、统筹、调度等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且这几个方向的作战情况不同,有热带丛林、有高原山地,兵种建设也很复杂。
将“成都军区”拆分后,南亚印度方向统一由西部战区指挥,东南亚“越南-缅甸”方向统一由南部战区指挥,有效解决了在协调、统筹、调度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不便。
南亚方向,西部战区在原兰州军区管辖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原成都军区的四川、重庆及所属武装力量,第77集团军常驻西南,并且得到中部战区的直接支持,加上西藏军区所属的部队,足以应付潜在威胁。
2、关于陕西为何划归中部战区:
先说一句,现在已经21世纪了,不要老是拿着山川形便、东西制衡这种封建时代的陈旧思想看问题。
其实陕西划给中部战区的原因无非有两个:
1,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关中富集了很多战略性资源和高价值单位,例如轰XX师,与之类似的还有河南、河北、湖北等,都划到中部战区便于集中调度和防卫。
2,战略目标。西部战区的目标就一个,印度,前方战线有两条,“阿克赛钦”和锡金-藏南,后方分别是南疆盆地(新疆军区)和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拉萨-山南-林芝一线(西藏军区+半个77A),但这两个地方承载力有限(毕竟疆藏),所以大后方分别是甘青宁黄河谷地(76A)和成都平原(77A)。
成都平原明显是最适合的对印基地,人口稠密、经济繁荣、距前线近,所以成为西部战区总部。但川藏乃至延申到阿里的铁路毕竟没修好,所以扼守青藏和兰新线的兰州-西宁重要性格外凸显,是不二的前进指挥地。
成格铁路完工后76A的司令部大概率会继续前进到格尔木
以往兰区州军区两个集团军的指挥机关都窝在陕西,很不像话,现在划出的陕西安心做战略支点,野战部队从上到下全赶出关中、面向前线,也是如今对印度形势下的要措。
3、关于对印布防问题(很多朋友对这个耿耿于怀):
事实上,我军在对印方向上基本保持“前轻后重”模式。顶在前线的是西藏南部+阿里的几个边防团和山地旅,主要负责巡逻实控线、同时和对面阿三保持接触。
一线预备队包括西藏军区的高原铁甲旅、新疆军区的四个合成师(其实主要还是天山雄师和高原劲旅师,剩的两个属于守备性质)
二线预备队即76、77A的主力部队,常驻成都、兰州地区。
天山雄师驻扎在库车,高原劲旅师驻扎在喀什,这两个师都装备有15式,且主要依赖G219和G314国道进行机动,在目前状况下,作战任务主要是机动到和田-阿里地区,对进犯边境的印军进行反击。整个过程大概在三到四天内完成。
拉萨方向的高原铁甲旅机动路程更长一些,不过也就是大约5天的路程
在一线预备队向前开进的4-5天内,西部战区二线预备队,包括驻扎在乌苏市的红军师和著名的拂晓雄关旅的99A才会乘火车机动到前线,然后转公路机动,约7-10天后到达作战地区。
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其他兄弟部队支援的情况下,西部战区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把大概三个重装师+一个集团军的力量投送到前线。而我军对自己情报体系在阿三隐秘动员情况下所能给出的预警时间估计,大约也是在5~7天。
在我军预设战场(阿克赛钦+锡金、藏南),如此规模的陆军力量在技战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下已经足以应对当面印军的压力,甚至能够伺机打出攻势战役(比如包抄印控克什米尔/切断西里古里走廊等)
而这甚至还没有算上PLAF在边境集结的庞大战术打击群。
J16打击群
WZ7
WZ7+CH4
J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