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山西南部,据传是古时候“夏墟”的所在地。说白了,就是夏朝人生活的中心地带。自从1926年,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在汾水流域做考古调查意外发现了西阴村遗址以来。这几十年,考古学家们陆陆续续的找到了超过500个龙山时期的遗址。所谓龙山文化,是一个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概距今4300年到3900年。这个时代也被叫做英雄时代,因为尧舜禹传说的这些大人物正好是这个时代。
在晋南发现了这么多龙山时期的遗址。就说明在当时,这一带的人口非常多非常热闹。根据这些年的不断研究,目前看来这些聚落遗址根据面积大小,可以分成3-4个等级。像几百万平米特别大的这种,专家们叫它们超大型中心聚落;面积一百万平方米左右的,被称为大型中心聚落;接下来还有几十万平米的区域中心和更小一些的普通聚落。
一般来说,面积越大的聚落,数量就越少;相反地,面积小的,聚落数量就会多一些。超大型的聚落里,人口特别多,社会也很复杂,它们管理着周围的大小村落。现在我们知道,山西南部超大型中心聚落有两个。一个是非常有名的襄汾陶寺遗址,另一个则是近些年来发现的绛县周家庄遗址。
通过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宣传,陶寺遗址已经很有名了。在陶寺文化中期的时候,其面积迅速扩大到了近500万平方米。并且周围还有了护城河,护城河里面的面积差不多有300万平方米。还发现了特别的礼制器物,比如说鼍鼓,龙盘之类。有些专家研究后,觉得那个时候的陶寺已经进入到了早期国家社会的阶段。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尧都。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个证据不是很足,但这是后话我们先按下不表。
在陶寺文化的晚期,辉煌一时的陶寺遗址遭受了重创。昔日辉煌的大型建筑逐渐沦为废墟,显赫的贵族墓穴也遭侵扰。整个区域笼罩在一片衰败的阴霾之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历史的沧桑。有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陶寺下层革命导致了这个结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陕西的石峁文化人群攻占了这里。这个也是后话,咱们也先按下不表。
就在陶寺遗址衰败的重要节点上,位于其东南直线距离大约40公里的周家庄遗址却悄然崛起。它像一颗新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周家庄遗址坐落在山西省绛县的横水镇,位于周家庄和崔村之间。它静静地躺卧在紫金山的南麓,其地理位置极为独特。遗址所在地向南地势逐渐降低,视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涑水河谷地,而对岸的中条山则如同天然屏障,守护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这座遗址的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500万平方米,其中,以龙山时代的遗存为主,占据了约450万平方米的面积。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仰韶、庙底沟二期、二里头、二里岗以及东周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这充分展示了周家庄地区丰富而多元的历史文化。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见证了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步入21世纪,周家庄遗址的考古发现中,龙山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与陶寺文化紧密相连的历史画卷。可以细分为早、晚两个时期,它们分别与陶寺文化的中、晚期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一发现挑战了以往的学术认知。即陶寺文化的影响并非仅限于临汾盆地,而是延伸到了运城盆地的北部区域。
在先秦时期以及稍后的历史文献中,常常能够找到关于尧舜等伟大人物丰功伟绩的记载。但是呢,这些记载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它们往往被学术界视为传说中的故事。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学者坚信尧舜并非纯粹虚构得神话。他们根据古代文献中的线索,将搜寻尧舜真实踪迹的重点放在了山西南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位于晋南的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这座遗址被认定为早于夏代的超级中心聚落。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与尧都平阳相吻合,还出土了包括朱书文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遗物。当然,朱书上的字是文尧还是文邑,这个还有争论。
陶寺遗址朱书扁壶 网图侵删 左边是“文”字这个没有争议,右边有人说是“邑”,有人说是“尧”
在古代文献里,关于帝舜的活动地望,多数记载都指向了运城地区。比如,有记载说他曾在历山耕种,都城是设在蒲阪。据历史文献学的研究,目前一般认为,历山就是今天的垣曲县,而蒲阪则被认为位于永济市及周边地区。
尽管文献学指向了这两个地方。但是在考古实践中,考古学家们并没有找到像陶寺遗址类似规模并且时代稍晚的大型中心聚落。有意思的是,位于历山和蒲阪中间的周家庄遗址,似乎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规模宏大,文化遗存与舜所处的时代相符。所以,就有学者认为这里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舜都。
那么这个周家庄遗址是不是帝舜得都城呢?
专家们是否发现了什么证据呢?
各位朋友,我们评论区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