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对蒋介石国民党“以打逼和”背后的原因

党史博览 2022-02-11 10:37:48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谈判代表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首先确认了“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表示国共双方“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此外,《双十协定》“对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也有了初步的协议,给今后的圆满解决,开辟了成功的途径”。

对重庆谈判的成果,中国共产党是基本满意的,认为它奠定了和平的基本方针,但同时也清醒地知道,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不等于现实的东西。对于内战危险仍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对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的进攻,要站在自卫的立场上进行坚决的还击,战胜这些进攻。蒋和我亦和,蒋打我亦打,通过针锋相对的斗争来争取和平民主。

全面内战爆发初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仍然以争取和平民主为目标,希望以打逼和,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努力,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都取得了积极成果,全国人民对于国共两党合作、实现和平民主建国寄予殷切期望。

第二,美国政府特使马歇尔自1945年12月来到中国,一直在国共两党之间充当调停人,对于国共两党达成停战协定以及促成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美国政府基于意识形态和防范苏联插足中国的考虑,对待国共两党的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在抗战胜利后给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对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全面内战爆发后,马歇尔没有立即放弃对国共冲突的调解。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的谈判也不可能一下子破裂。

第三,实行独裁内战政策,以武力消灭中国共产党,是蒋介石国民党的本质,但这个本质的暴露需要有一个过程。在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充分认清这个本质之前,中国共产党必须尽最大努力,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做出最大的让步,以争取和平民主。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虽然在抗战时期得到了大发展,但在全面内战爆发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相比,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方面仍相差悬殊。军事方面,国民党有正规军500万人,其中拥有完全美式装备的有2个军10万人,拥有半美式装备的有36个军约120万人。另有地方团队及收编的伪军约200万人,收缴有日军约100万人的装备。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兵力为127万人,装备基本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经济方面,国民党虽然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掌握着中央政府,占有全国绝大部分的大中城市,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财政税收的来源,而且得到美国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人口和面积都只占全国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在农村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基本上没有大中城市,在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外援。

1946年1月,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到机场迎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内战爆发初期对于打败蒋介石国民党、彻底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并没有足够的把握。胡乔木回忆说:毛泽东一生中,有两件事曾经难以下决心,一件是发动抗美援朝战争,另一件就是“1946年年中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破裂”。之所以难以下决心,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把握彻底打败蒋介石国民党。毛泽东担心在不能打败蒋介石国民党的情况下,与蒋介石国民党陷入长期战争,而这对于没有外援,又只占有中国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不利的。中国共产党当时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不仅中国共产党自己对于打败蒋介石国民党没有足够的把握,全国的人民群众,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其他的中间分子,也被国民党暂时的、表面的强大所迷惑,不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蒋介石国民党。在这些人中间,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国民党打不垮共产党,共产党也打不垮国民党”,“谁也消灭不了谁”。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虽然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但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国民党也没有信心。斯大林甚至给中国共产党打来电报,阻止对国民党进行自卫反击,危言耸听地说如果内战爆发,中华民族会有毁灭的危险。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7 阅读:764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70

用户17xxx70

2023-12-13 20:05

党史博览

党史博览

高层次,大题材,深揭秘,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