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的,谈论上海财经大学总是避免不了和中央财经大学作比较,尽管很多人知道这样的比较本身就很无聊。作为国内最牛叉的两所财经类大学,似乎一直都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情结。这样的例子也很常见,比如清华和北大、天大和南开,也都在这样的纠结中过了很多年。

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门

上海财经大学武川路校门
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东门往北约800米就是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东门,这里也是上海财经大学的校本部,上海财经大学与复旦大学也仅一路之隔 。



上海财经大学前身要追溯到1917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商科,它也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研究商学的高等学府。1921年学校从南京迁至上海,先后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学院等多个历史阶段和校名,1985年9月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为庆祝建校99周年,上海财经大学在武东路校区复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国立上海商学院”校门。这座校门原址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位于江湾路西体育会路即现在中山北一路新华一村对面。
复建的“老校门”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风格古朴而不失大气,是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发展变迁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高等商科教育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重要见证。如今老校门已成为海财经大学的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很多学校的学子和校外人员在这里拍照打卡。



老校门始建于1930年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时期,1932年在“一二八事变”中被炸毁。第二次复建在1935年国立上海商学院时期,两年后“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复建的校门再次被毁。此后一直到2016年,为庆祝上海财经大学建校99周年,国立上海商学院老校门才再次复建。
和古色古香的“老校门”相对的就是学校里最古老的建筑毓秀楼了。毓秀楼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作为上海财经大学武东校区办公大楼,原名硅经教验楼的毓秀楼建成于1953年,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毓秀楼建筑主体建筑为三层,其中中间为四层,现在是金融学院的办公和教研楼。

毓秀楼

毓秀楼

毓秀楼
在复建的老校门和毓秀楼之间有两栋相对的民国风格的建筑,一座是同新楼,另一座是同德楼。同新楼和同德楼都是红墙青瓦搭配白色的窗框,颜色鲜亮,外观大气,有着民国建筑的鲜明特点。同新楼是人文学院办公楼,端庄华丽的大楼环抱在翠竹花草之中,鸟语花香的环境不仅营造了优雅的学习环境,更激发了莘莘学子的学术灵感。



同德楼始建于1956年,2011年改建,名字彰显了上海财经大学“厚德博学”的校训。同德楼位于毓秀楼东北侧,共3层,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现在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的办公场所及金融学院实验室。



以商学起家,以商学为家,培养杰出的商界弄潮儿一直都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特色。国立上海商学院时期,她国内唯一一所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著名教育家、学校首任校长郭秉文和著名经济学家、学校教务长马寅初均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们致力于在中国推广现代商学;民国时期,上海商科大学的16名中国教员中有1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

上海财经大学风景

上海财经大学志在云天雕塑
上海财经大学校园中有一座“志在云天”雕塑,雕塑上面是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寓意着财大学子像雕塑上面的雄鹰一样鹰击长空,拥有远大志向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