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2024-10-28 08:48:46

最近,朋友被自家上小学的崽给大大的震撼了一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想要搞社会实践,具体就是在步行街卖冰粉。

朋友最开始以为这就是摆摊版的“过家家”,孩子开心就好。结果,几天下来,发现人家的生意居然是出奇好,每天空盘,照这个趋势居然比自己工资都高(小朋友的原材料都是家长赞助的没有计入成本)。

赚了多少钱是其次,关键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摆摊,小朋友们对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比如,以前逛街饿了渴了,摇一摇家长应有尽有,现在是看到价格自己就先否了。老母亲在欣慰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发现在之前的教育中一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财商。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如果父母不愿意在晚餐时跟孩子谈论金钱话题,那么孩子长大后绝对不会明白如何管理金钱。”

事实也的确如此。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至于钱,他们不需要理会,需要的时候cue一下自己就会来买单。这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对钱根本没有概念,不知道这些钱对于自己父母和家庭意味着什么。

有的孩子抵抗不了诱惑,一心动就行动;有的孩子对价格无感,只是觉得我都那么喜欢了苦苦哀求,你们为什么就不愿意满足我呢?还有的孩子背着父母在直播间大额打赏,给游戏疯狂充值······

一切的背后都是父母们没有培养孩子的财商。

就正如罗伯特·清崎说得那样:“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教训孩子。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呢?

首先,不要忌讳和孩子谈钱。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不会跟孩子谈钱,他们不会说自己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家庭一个月各类支出的开销多少,要给未来留多少储备金。他们只会在孩子想要支付某样东西的时候,点击确认或者拒绝。

成年人的思维是,这个东西值不值,应不应该?

而孩子的视角是:我爸/我妈不想给我买。

就像朋友家的孩子种草了一个皇冠发箍,喜欢的不得了,父母就是不松口。小朋友吐槽才1000块钱,为啥就是不愿意给我买?孩子感觉委屈、不理解的背后,是父母们没有讲清楚在小县城月薪3000的普通人,支付1000块钱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次,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钱并且承担结果。

很多父母不给孩子零花钱,理由五花八门,比如害怕孩子乱花钱,害怕孩子拿着钱背着自己做其他;也有的父母觉得零花钱给了也是白给,孩子把自己的钱花完,还是会找父母继续要·····没有零花钱或者有零花钱花完了,父母还要继续给,其结果就是孩子花钱不需要承担任何结果。

一个人如果不需要对某个行为承担结果,那么他一定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校正。

孩子小的时候,钱花完了就伸手找父母要,所以他根本就不会有量入为出的概念。长大后,早已习惯了这种模式,很多人超前消费,以贷养贷,额度大到自己感觉绷不住了,再向父母坦白,他们的底气就是父母最终一定会为自己填坑,然后周而复始。

也有很多父母花了大量时间的教导孩子:合理消费,适当储蓄,延迟满足、货比三家等等,但往往收效甚微。

所谓人教人苦口婆心,事教人一教就会。比起被动地接受各种说教,只要自己亲自吃过亏,很多道理就能同步get。

其三,有条件的话,让孩子适当参与一些挣钱实践。

最近亲戚家的孩子高考报志愿,因为实在把不准未来趋势,于是父母决定从孩子喜欢、擅长的的角度入手选专业。结果把人孩子给整不会了:我不知道啊,这几年每天净刷分数了。

这也是现在应试教育的bug,一顿操作猛如虎,就业的时候傻了眼。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放弃沉没成本又太高。教育内卷,让分数线不断飙高,一切为了分数忘了我们参加所有考试的背后最终的目的是就业。

让孩子多参与一些挣钱的社会实践,不但可以增强在解决问题、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需要避开的一些错误的财商教育:

第一,经常性在孩子面前哭穷。

父母的本意可能是想让孩子懂得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以后能更加努力、节俭,但可能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过度哭穷的后果是,孩子会很容易变得自卑,考虑事情畏首畏尾,害怕失败,害怕风险。

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成功,很多时候得益于大胆地抓住了某个机会。如果很多事情你想都不敢想,未来又何谈怎么做呢?

另一个负作用是,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匮乏感,为了获取金钱而不断地压榨自己,极度节俭;又或者开始报复性消费,疯狂囤积等等。

第二,正确引导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花钱。

很多父母会通过让孩子做家务、洗碗等方式来换取零花钱。

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为了获得零花钱而制造家务,故意把家里弄脏弄乱,然后自己再整理;又或者在交换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觉得零花钱是自己劳动所得,忽略了背后父母的爱,让亲子关系变得功利。

第三,区分家庭财富的边界。

很多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钱以后都是要留给你的。从小说到的大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会天然的认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

在人生大事比如结婚,买房靠父母,在生活小事上,父母补贴也是理所应当的。更有甚者,当父母想要花自己的钱,子女不同意,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动了自己的奶酪。

亲子之间,财富应该是有边界的,尤其是成年子女更需要经济独立。如果没有确立边界,那么就是同一笔钱,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规划,不但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还会阻碍具体事件线的推行。

每个人都首先应该规划自己的钱和事件线,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来帮助别人。

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父母要明白,财商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财迷,或是排斥金钱,而是让他们真正理解金钱的意义,正确地看待金钱。

只要了解了钱是怎样运作的,你才能获得驾驭它的力量,能够驾驭金钱,就能够更好驾驭生活。

这里是“大佛聊互联网金融”,我们下期再接着聊!

0 阅读:47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简介:用简单的话,聊聊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