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发动起义,打响反清第一枪,在之后的很短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瞬间分崩离析。
清廷派遣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北洋六镇新军迅速赶赴湖北镇压革命,但六镇官兵作为袁世凯的私人武装,只服从袁世凯,根本不听从荫昌指挥。
到11月末只剩下东北三省、甘肃、河南、直隶、山东等几个省份效忠清朝,清政权已是名存实亡。
另外,西方帝国主义也意识到清政权已无法掌控全国,为了维持在华利益,只能在“中立”的幌子下抓紧物色新奴才,极力扶持袁世凯。
而清廷为了保住皇位,无奈之下只能请袁世凯出山,同南方革命党人和谈。
南北议和:君主立宪or民主共和袁世凯应诏出山并非出自忠君爱国,而是有着自己的政治考虑,出山不是不可以,但要有条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独立军事指挥权,清中央政权不得干预。
对于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而言,北洋新军本就指挥不了,做个顺水推舟倒也无妨。
此后袁世凯挥师南下,不过袁世凯南下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清廷流血牺牲,到湖北后,他以形势紧迫为由,向朝廷索要更多权力。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袁世凯军权在握,一旦惹怒他,别说平叛革命党,搞不好再调转枪口北上,把自己给推翻了。
袁世凯
此时的清廷为了保住政权,算是豁出去了,当即授予袁世凯内阁总理大臣之职,原总理庆亲王奕劻被迫下野。
可是估计清廷自己也没料到,正是自己的退让把自己送进坟墓。
当然,革命党这边也好不到哪去,由于各省分头起义,内部山头林立、互不统属,只不过基于武汉首义,才把湖北都督黎元洪推举为临时政府大都督。
别说是北伐,就是保持现有状态都是个未知数,对于这一点,袁、黎二人心知肚明。
而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则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向革命党施加压力,向湖北军政府提出南北停战议和,黎元洪对此表示同意。
此后袁世凯立即派出以唐绍仪为首的代表团,南下上海议和。
12月18日,南北双方代表在上海公共租界市政议事大厅正式开谈,袁世凯的谈判底线是坚持君主立宪,统一南北。
革命军这边选举伍廷芳为谈判代表,他提出清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三项议和条件,双方对此争论不休。
至12月底,会议共进行五次,主要争论的是实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君主共和之争只是表面现象,关键在于由谁来掌握政权。
如果搞君主立宪就是袁世凯这位内阁总理说了算,如果是共和制,那就是革命派说了算,总而言之,清廷说了不算,清廷现在的面对的不是执政,而是去留的问题。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清廷在各方妥协下逊位要知道革命派的目的就是推翻君主制,如果还是君主立宪,那起义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日后还会留下被清算的隐患。
在此期间,黎元洪暗中通过唐绍仪向袁世凯表示,如果清帝退位,实行共和,那革命派愿意拥戴袁世凯为大总统,并对袁世凯的德行功绩一顿吹嘘。
袁世凯的目的就是通过和谈攫取权力,自己被拥戴为总统当然何乐而不为,而且还是拿清廷当筹码。
可是自己毕竟是大清臣子,如果反攻倒算,自己不就成了逆臣叛徒,被后世鄙夷。
虽然是为了权力,但吃相也不能太难看,最终几经周折,初步达成“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的协议。
但是关于召开国民会议的地点出现争议,南方坚持在上海召开,北方则主张在北京召开。
因为革命派虽然表示可以拥戴袁世凯为总统,但仍想控制权力,南方是其大本营,投票决议显然对自身有利。
而袁世凯的势力在北方,自然想在自己的老巢控制决议。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谈判再起波折,身在国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听闻起义成功动身回国。
由于孙中山从事革命多年,声望极高,得到广大革命派成员的广泛支持,并被各省代表会议举为临时大总统。
北京这边,暗暗高兴的袁世凯听到孙中山当选总统的消息怒不可遏,他没想到即将到嘴边的鸭子就这么飞走了。
气急败坏的他先是解除唐绍仪的职务,公开质问南方临时政府:
“选举总统是何用意?设国会议决君主立宪,该政府及总统是否亦即取消?”
同时暗中授意段棋瑞、冯国璋等北洋军官,公开反对共和,发动军队表示要为君主立宪奋战。
而此时的南方形势仍然一团糟,孙中山的到来并未解决内部派系分裂和经济困难等问题,一旦与袁世凯开战,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必将付诸东流。
经过权衡利弊,孙中山只能委曲求全,向袁世凯表示自己担任临时总统只是因为东南诸省久缺统一机关,行动非常困难,不得已才暂居总统之位,一旦时机成熟,即辞待袁。
对孙中山的坦诚相告,袁世凯并不相信,不仅陈兵以待,还明里暗里的探询清帝退位后自己当选总统有何把握。
为了尽快推翻清廷,实行民主共和,孙中山只得于1912年1月15日再次公开表示:
“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在得到孙中山的明确保证后,唯恐夜长梦多的袁世凯加快了逼宫的步伐。
为了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利益,2月6日,南京临时政府和袁世凯授意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例》。
主要内容包括清帝退位后,尊号仍存不废,宗庙陵寝永远祀奉,王公爵位照旧,中华民国仍以君主之礼相待,皇室私产受到保护,每年享受民国政府四百万元拨款等。
要知道,中国以往的大一统王朝灭亡无不呈流血崩盘之势,要么如汉唐帝国分崩离析,要么如宋明君主身死国灭,短暂如秦朝、隋朝,皇帝皆死于非命,中原历经腥风血雨。
而作为封建君主专制集大成者的清廷能有平稳着陆已是万幸,归根结底是因为当时南方革命党在自身实力不足才与清朝皇室进行妥协。
1912年2月12日,清廷接受优待条件,隆裕太后颁布溥仪退位诏书,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15日,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至此延续268年的大清王朝寿终正寝,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山狼海贼
满清要是不退位,中华大地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生灵涂炭地步,列强将会趁机强占中国大部分领土而且还会直接出兵干预,届时中国将是四分五裂,满清的开疆辟土 和平退位为中国铺平的强国之路。也是功在千秋了,希望我们以公正的眼光看待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