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东南互保是怎么回事?满清朝廷与江南汉人地主官僚集团的博弈

杨修聊历史 2023-07-15 02:52:02
导语

东南互保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广总督李鸿章为首的东南汉族封疆大吏策划的,拒绝执行慈禧要求北上勤王的诏令,与各国列强暗中签订互不侵犯和平协议的历史事件。

东南互保最大的影响在于,这是自清初三藩之乱以来,东南各省第二次大规模公然与满清政府对抗。

与三藩之乱不同的是,在此之后慈禧颜面扫地,中央权力式微,地方势力崛起,为辛亥革命打下政治基础。

东南互保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此消彼长

自1644年清朝入关以来,在地方行政体制上,便沿用明朝时期总督、巡抚为核心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强化。

同时在统治中贯彻“以满驭汉”的用人原则,尤其是清朝前叶,康雍乾三代帝王开疆拓土,地方督抚多为满人,汉人寥寥无几。

清朝中叶以后,国家政策由外转内,越来越多的汉人充任督抚。

不过在二百年的时间里,满清政权始终对全国的军事、政治、财政等予以直接控制,各省督抚完全听命于朝廷,是封疆大吏亦或阶下囚只在皇帝一念之间。

但随着18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一现状有所改变。

满人倚仗的八旗和绿营官兵在长期的安逸享乐和鸦片烟毒的摧残下腐烂到根,不堪大用,在与太平天国的交战中一败涂地。

军队的崩塌削弱中央政权的执政基础,不得已情况下,清廷只能放权地方,让东南地主官僚自行组织团练和地方武装以对抗太平天国。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消灭后,以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为首的江南汉族地主集团代替八旗、绿营成为大清主要军事力量。

由于湘淮集团为曾国藩等地方督抚自行招募,而非职业军人,其归属由督抚掌握,而非兵部。

进入19世纪90年代,清朝海防、关防和内地防御部门均由李鸿章等汉人督抚把持,“枪杆子”从满洲中央政府转移至汉人地方督抚手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财政捉襟见肘的满洲政府拿不出钱搞建设,被迫允许地方督抚就地筹款,而督抚们也有了征收部分关税、田赋、厘金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督抚有了自己主政省份下几乎所有军权、财权和人事权,俨然一方诸侯。

汉人督抚权力的膨胀引起满清统治集团的不安,为了防止权力进一步失衡,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采取制造汉人内部矛盾等一系列措施,企图收权。

然而此时的东南地方已呈尾大不掉之势,清廷的收权遭遇极大反弹,最著名的是1870年发生的刺马案。

慈禧亲自提拔的两江总督马新贻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总督府门前被湘军暗杀,从此满洲中央被迫默许汉人督抚对东南的控制。

此后与西方有关的内政外交几乎都由督抚操办,清廷不但没有收回下移的权力,反而使更多的权力落入督抚手中,这为东南互保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八国联军侵华,东南督抚串联抗命慈禧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攻击当地洋人开办的教会、企业。

慈禧因记恨西方列强在戊戌变法中支持光绪,不顾各国公使抗议,对义和团运动睁只眼闭只眼,此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义和团运动发展至京畿地区。

随着中外民族矛盾的加剧,终于在1900年五、六月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一向对外妥协的慈禧出于泄私愤的目的。

在满洲守旧派大臣的支持下,于6月21日向大英帝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十一国宣战,并通过电报局将宣战诏书下发各地,要求各地督抚北上勤王。

如果说五年前的甲午战争是李鸿章的淮军与日本的战争,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是帝国主义与满洲中央政权的碰撞,东南各省的汉人督抚的态度至关重要。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盛宣怀。

盛宣怀本是商人,在李鸿章的提携推荐下成为全国电报局总办,当接到慈禧诏书后,不禁内心惊恐。

他没想到慈禧竟敢同时与十一个国家宣战,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一旦各省奉诏,战争势必扩大。

于是下令各地电报局将诏书扣押,只限各地督抚观看,其实在慈禧宣战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就已看出苗头,并与盛宣怀商议保存东南各省稳定。

所以在宣战诏书送达至李鸿章的时候,立马宣布: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即诏书是义和团挟持下的矫诏,并非出自朝廷本意,随后张之洞、刘坤一也表态跟进,万不照做。

张之洞甚至提出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主持大局,按照当时的情况,无异于谋反,如果发生在康乾时期,张之洞早已人头落地。

但在时局糜烂的清末,却有更多督抚参与,首先在李鸿章等人的示意下,盛宣怀联络各国驻上海领事,表明东南各省不参与战争。

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各国不要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外国公民生命财产,凡是在辖区之内的,都依照条约保护。

随后在盛宣怀的斡旋协调下,更多督抚加入东南互保,首先盛宣怀致电闽浙总督许应骙:

“粤督李鸿章、江督刘坤一、鄂督张之洞三帅均已遵旨联络一气,力保东南,洋人亦允不派兵相扰。闽浙海疆同在东南,如钧处同此办法,即电商三帅联络,共保大局。”

在得到许应骙同意后,盛宣怀又致电山东巡抚袁世凯,拉拢其加入,袁世凯告诉他不仅同意加入互保,而且已经实施。

此后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陕西巡抚端方及四川总督奎俊均加入或支持东南互保。

这样一来,东南互保的范围从东南、中南扩大至西南及黄河流域,几乎占据半壁河山。

东南互保的影响:满洲中央统治瓦解的开始

东南督抚与西方列强达成协议后,这些手握重兵的疆臣眼睁睁看着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眼睁睁看着慈禧携带光绪落荒西逃,满洲中央政权经过此难可谓威严扫地,慈禧也是脸面丢尽。

不过脸面丢尽事小,最致命的是东南督抚违抗清廷再无需遮遮掩掩,军阀化趋势日渐明显。

进入20世纪,随着李鸿章、刘坤一等东南重臣逝去,清廷失去了可以平衡各种政治势力并在缓冲满汉矛盾的中心人物。

导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急剧扩充,最终取代清王朝,开启民国北洋政府统治时代。

0 阅读:14
杨修聊历史

杨修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