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国》:董承为何能让曹操心生忌惮?

挑灯夜谈 2024-02-25 22:47:23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英雄辈出的时代当属三国。每逢群雄逐鹿,必有豪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除了英雄人物众多外,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小人物,董承便是其中之一。那么,三国董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三国的发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起着什么作用?他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董承,出生年份不详,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将领。因其女儿成为了汉献帝的后宫嫔妃,他的身份也多了一个——汉献帝刘协的岳父。

董承的出生极其平凡,他微末之时是董卓女婿牛辅的一名家仆。刘协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董承为保护汉献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被刘协封为卫将军,后又晋升为车骑将军。此后,董承的一生便与汉献帝紧密联系在一起。

汉室名义上虽是刘协称帝,但实际大权却掌握在曹操手中。汉献帝为了夺回汉室的权力,决定起兵对抗曹操,便将一份诏书藏在自己的衣袖中带出给了董承。董承接到刘协的密诏之后,秘密联络刘备、吴子兰、种辑等人,以勤王为名义,讨伐曹操。但刘备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董承的密谋又被曹操识破。最终,在公元 200 年,董承、种辑以及董承的家人均被曹操杀害。

董承在三国的发展中,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对汉室的灭亡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董承的性格特点鲜明。首先,他是一名忠臣,自跟随汉献帝刘协东归洛阳之后,就誓死效忠汉献帝,全方位协助刘协治理国家。其女儿嫁入汉室后宫后,这种忠心更为明显。接到衣带诏后,他也极尽努力完成汉献帝的诏命。其次,董承极富有正义感和勇气。即使在曹操势力大、汉献帝势力小的情况下,他依旧敢于与曹操敌对。

性格决定命运,董承的悲剧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关于董承为什么叫国舅,其身份一直存在争论。在古代,近亲结婚较为常见,这导致一个人可能有多种称谓,甚至辈分混乱。董承有两重身份:一是汉献帝后宫董贵人的亲生父亲,从这个层面来看,他应被称为国丈;二是汉灵帝母董太后的侄子,从辈分上来说,他与汉灵帝同辈,比汉献帝长一辈。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他被唤作国舅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董承的第二个身份并没有经过历史资料的论证,这也导致后世学者对他国舅身份的异议。

0 阅读:12
挑灯夜谈

挑灯夜谈

古今奇闻 与您一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