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这个典故,原来出自古代的这次大战!

历史故事优选 2025-03-17 10:02:4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著名的典故,是源于古代的这次战役: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中国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在长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莱芜地区爆发的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此次大战鲁国取得最后胜利,齐国大败。

齐国在齐桓公继位后,击败了鲁国支持的公子纠,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后任用管仲为相。在管仲等贤臣的辅佐下,齐国的国力大增,社会稳定繁华。(管仲那一箭没有射中,齐桓公才顺利继位,真是惊险!)齐桓公看到自己的齐国现在发展这么好,便计划讨伐鲁国,一方面想报复鲁国支持公子纠争位的夙愿,另一方面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管仲却认为现在称霸的时机,还没到,现在咱们还是应该低调发展,等待时机。齐桓公急于称霸,不想再低调发展。于是在公元前684年春天,发兵攻打鲁国。当时鲁国有个人叫曹刿,求见鲁庄公,询问可以打赢这一战的理由,鲁庄公说:国家大事,自己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都是按照情和理来处理的,尽量做到公平合理。曹刿认为可以和齐国一战,并获得随行督战的资格。

齐军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侵入鲁境,鲁军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齐军主将鲍叔牙等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他们不堪一击。于是指挥齐军发起猛烈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发起攻击,就准备擂鼓下达应战的军令,此时,曹刿劝阻道:齐兵士气正胜,我军出击没有把握胜利,暂时还不能出击,庄公于是命令鲁军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没有厮杀到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只得向后撤退。经过稍事休整,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二次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是仍然攻不进鲁军阵地,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自己的阵地。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于是组织齐军发动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士气已经衰落,认为出击的时候到了。于是,立即向鲁庄公提出反攻的建议,庄公亲自擂击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齐军士气低迷,鲁军一鼓作气击败齐军。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最终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它却是中国古代首次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也中国战争史中以弱胜强的有名战役。

0 阅读:4
历史故事优选

历史故事优选

关于历史故事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