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十强省市!浙江高居第二,江苏跻身前三!
根据2025年1-2月中国出口贸易十强省市数据,排名依次为:1. 广东省(8552.2亿元)、2. 浙江省(6332.4亿元)、3. 江苏省(5672.6亿元)、4. 上海市(2999.5亿元)、5. 山东省(2964.3亿元)、6. 福建省(1734.2亿元)、7. 四川省(1031.8亿元)、8. 安徽省(961.0亿元)、9. 北京市(947.8亿元)、10. 河南省(906.4亿元)。
根据最新出口数据,浙江以6332.4亿元出口额位居全国第二,增速5.5%。江苏以5672.6亿元位列第三,增速4.8%。两省合计贡献全国出口总额的30.9%,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外贸的“双引擎”。
尽管两省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增速领跑的河南省和安徽省相比,江浙的外贸增长更显稳健,折射出成熟经济体量下的转型特征。

浙江出口增长的背后,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效应明显。
2024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13.2%,跨境电商出口额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
《浙江省数字贸易促进条例》明确支持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在贸易中的应用,2025年1-2月浙江数字服务贸易增速达21%,其中阿里国际站带动中小企业订单增长35%。
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第一大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500万标箱,为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6%)提供物流保障,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142%。
然而,传统产业压力不容忽视!金华市出口增速仅1.1%,受小商品出口疲软拖累,义乌市场采购贸易额增速降至4.5%,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将新材料、高端装备纳入试点,2024年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38%。

江苏省出口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高端制造业升级。
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占比达47%,苏州晶圆代工产能占全国26%,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025年1-2月江苏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4%。
外资企业贡献突出,2024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国16%,博世、三星等跨国公司在苏设立研发中心超200家,形成“研发-生产-出口”闭环。
苏州与上海共建“沪苏跨域创新走廊”,2024年联合攻关项目超120项,推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35%;南通船舶海工出口额突破5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28%。
浙江可依托数字贸易试验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江苏可联合上海试点“零碳贸易示范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两省应协同突破核心技术、共建跨境产业链。
若能在“十四五”后半程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江浙有望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继续领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