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孔子名气还大,比诸葛亮还厉害的山东人,居然不在曲阜而在潍坊!

史魔南歌子 2024-09-17 23:12:05

看官们可知道山东名气最大的人物是谁吗?自古山东就是英雄之地,豪杰之乡,说到齐鲁大地,古来上下至少三千年,没有人敢说自己不俯首钦慕之至的,一部山东史几乎就是大半部的华夏文明史。山东16市136县所产出的英雄豪杰,足以让天下诸省都惊掉下巴!如果说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山东则是华夏文化的集大成者,这个说法放之四海,应该是毫无争议的。

从地理形状上看,山东就像一个展翅腾飞的雄鹰,而雄鹰的脑袋和脖子就是著名的胶东半岛,也叫山东半岛,胶东半岛还是中国最大的半岛,近来大名极盛的潍坊、青岛,以及高密、崂山就位于胶东半岛的雄鹰脖子上。

今天小编就单来讲一讲潍坊与青岛两地的古代名人,并斗胆给他们列了一个名次,共计12位,也让外省的朋友们瞅瞅,仅凭两地之先贤名人,古来山东是否就足以威震寰宇了呢?

第12名张择端,潍坊诸城人,或许很多人对他的名字非常陌生,但如果说到北宋的第一名画清明上河图,大家是否就眼前一亮,张择端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在宋徽宗时期,他就是宫中的御用画师,官拜翰林待诏。以清明上河图之威名,看官们,你们认为张择端可否位列山东名人前15位呢?

第11名韩熙载,潍坊青州人,许多人听说他的大名,都是由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所得知的,韩熙载是山东人,但由于他的父亲,被五代十国时期的唐明宗李嗣源所斩杀,吓得他逃到了江淮一带,投靠了后来的南唐开国皇帝李昇,从此就在南唐辅佐了唐烈祖李昇、唐元宗李璟、唐后主李煜三位天子,他是南唐灭亡前夕忧愤薨逝的。

因为当时他很想帮助南唐后主李煜振兴国力,与中原的北宋王朝一争高下,可惜表面文懦多才的李煜,猜疑心却非常重,本来他也想任用三朝老臣韩熙载来做宰相,从而大有作为一番。可由于韩熙载在他爷爷和父皇在世时,曾两度劝谏他们不要对当时的中原王朝用兵北征,那时南唐的国力确实不足以进取中原,可李煜想到这里,就认为韩熙载原本北方人士,必定心怀异心,所以一直不肯重用,还派出宫廷画师顾闳中到韩府参加夜宴,并将韩熙载夜宴行乐的全景画面都描绘了下来,以此拿到李煜面前,由他来判断韩熙载之为人。

李煜从画中见到韩熙载整夜纵情声色,沉溺于醉饮享乐,从此就打消了重用他的念头。其实这都是韩熙载为自保而故意为之。韩熙载死后,按他的遗嘱,家人将他葬于东晋名相谢安墓旁,可见他是一个身蕴大才之人,生逢乱世,怀才不遇,后世之人也只能从一幅画中才知晓其人,实在是太可惜了!

第10名郑板桥,他是清乾隆元年的进士,也就是乾隆皇帝刚登基的那一年,廷试面圣,郑板桥就被乾隆爷钦定为金榜进士了,可见他的才华实在是太过出众了。郑板桥的后世知名度,多源自于他画兰、画竹的国画造诣。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乾隆年间虽然官居七品,只是一个小小的山东潍县县令,后来因擅自放赈救灾,得罪上官权贵以致弃官流离,客居扬州,穷困潦倒,甚至卖画为生。

可谁能想到他和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居然还是很要好的朋友。后来乾隆帝巡幸山东,登泰山游玩,还特赐郑板桥“书画史”的名号,命他陪同左右吟诗作画。郑板桥从此名动天下,不过历经沧桑的郑板桥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深知仕途艰险,因此不再为官,而是最终写下了“难得糊涂”的横幅警句,赠予了他的老友紫琼崖主人慎郡王,要他学会在乾隆帝面前糊涂保身,郑板桥一生诗书画堪称三绝,又有名列扬州八怪的美誉,实在是山东潍坊人的骄傲。

第9名王曾,潍坊青州人。他是北宋著名的宰相。他年轻时曾是科举考试当中三元连中的大才子,也就是乡试第一名的解元,礼部会试第一名的会元,还有御前殿试第一名的状元,连中三元的才华,可见他有多非同凡响!王曾还是开闽三王之一的,泉州刺史王审邽的后代,王曾在宋真宗在位期间,一心辅佐真宗皇帝,两度拜相,还曾劝谏宋真宗不要搞那个名不副实的泰山封禅大典。

后来又想尽一切办法驱逐了奸臣丁渭,才使得宋仁宗顺利登基即位,王曾薨逝后,被赐以文正的谥号,这是古代文官极高的荣誉,后来的名相范仲淹、名臣曾国藩才有资格享受到这样规格的谥号,文正仅次于单个文字。

第8名管宁,潍坊临朐县人。他是三国时期名气极大的隐士,成语“割席断义”就是出自于管宁。他和曹魏时的宰相华歆年轻时是好朋友,曾经共坐一张席子,一起伏案读书。可当窗外有达官贵人经过时,华歆就忍不住去张望,希望能记下他们的模样,好在将来有机会去结识攀附。管宁见状冷笑不已,并立马抽出佩剑将席子一割为二,并对华歆说道,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我们就此割席断义。

后来华歆帮助曹操、曹丕父子闯宫诛杀了汉献帝的伏皇后,接着又和王朗等汉臣一起逼迫汉献帝逊位禅让与魏王曹丕,最终在曹魏帝国位列三公,位极人臣。可为世人所不齿的华歆,却先后向魏文帝、魏明帝两朝天子极力举荐管宁,来取代自己做魏国的相国。管宁竟坚辞不受,出逃在外三十余年才敢回到老家潍坊。后来魏少帝曹芳又想聘请管宁为相,结果管宁恰巧病逝了,享年八十四岁。

第7名诸葛丰,潍坊诸城人,他是琅琊阳都诸葛氏的始祖,西汉名臣。诸葛丰在汉元帝时出任光禄大夫,以刚直著称于世,当时皇帝和大臣们都非常忌惮他的威名,后来由于他依法斩杀了汉元帝的宠臣,没有顾及汉元帝的求情,而被收回天子符节,贬为了城门校尉,再后来又受到奸臣构陷,最终罢官为民,老死家中。

诸葛丰的子孙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珪又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瑾在三国时的东吴官拜大将军,次子诸葛亮在蜀汉做了丞相,后来名垂青史,成为了千古忠义能臣的典范。他的幼子诸葛均也在蜀汉位列九卿,官至长水校尉。诸葛丰还有一个子孙诸葛诞,也在三国时的曹魏官拜征东大将军,诸葛氏可谓虎龙豹坐拥三国,名满天下。

第6名田横,秦末故齐王族,如今的青岛人。秦末之时,田横辅佐堂哥田儋,和楚国项羽、沛县刘邦一道起兵反秦。后来暴秦灭亡,田横的哥哥田荣自称齐王,恢复了田氏齐国的江山,这竟引起了西楚霸王项羽的极度不满,项羽很快亲率大军来征伐齐国,田荣惨败被杀,田横辅佐大侄子田广称王,自己则做了齐国的丞相。他又趁楚汉相争之际,收复了齐国所有的失地,一时间威震天下。

后来汉将韩信攻破齐国,气得田横立马烹杀了早早前来劝降的汉使郦食其,然后带着五百名亲信逃到了即墨城外的海岛之上,自立为王,负隅顽抗。汉王刘邦很快一统天下,西楚霸王也被他的手下名将灌婴,斩杀在了东城之下。

田横听闻之后,非常后悔当初烹杀了老先生郦食其,如今汉高祖刘邦派人来招降田横,田横认为自己当年和项羽、刘邦一道反秦,并肩为王,所以就耻于向刘邦称臣,加上误杀汉王心腹郦老先生,也没有脸面与郦老先生的兄弟子侄同殿为臣,于是就嘱咐汉使,在他自刎谢罪之后,将他的人头送到洛阳给刘邦观赏一番即可,且在田横死后,岛上的五百门客也都全部自尽殉主,刘邦听闻之后大为哀伤,又为大钦佩,最后还是以诸侯之礼厚葬的田横。如今那个小岛也被命名为了田横岛。

第5名刘统勋,潍坊高密市人。在乾隆一朝,刘统勋前后担任了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工部尚书、陕甘总督、河道总督、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官,加太子太保,后来更是成为了首席军机大臣,《四库全书》正总裁官。

第4名刘墉,潍坊高密市人,他是刘统勋的长子,也是著名的清朝宰相刘罗锅。他在乾隆、嘉庆两朝先后出任江宁知府、太原知府、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要职。替嘉庆皇帝扳倒了乾隆朝的权臣和珅,这也是事实。所以他在后世的名气,要比他的父亲刘统勋还要高一些。

第3名晏婴,潍坊高密人,他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宰相,后世之人总是将他与齐桓公时的名相管仲并称,晏婴还和孔子是同一时期的好朋友,只是两人各为其主,一个在齐国为相五十余年,一个则在鲁国一度担任代相大司寇,所以后世有人说晏婴不讲朋友之谊,在孔子落难来投奔的时候,没有将他挽留在齐国,共同辅佐齐景公,反而因为嫉妒孔子,向齐景公进谗言,使得孔子出游列国,颠沛半生,这种说法是不公允的,孔子或许可以凭借他在诸侯间巨大的声望,留在齐国做大官,但也不会受到重用。

早在齐鲁两国初创的时候,周公就曾经断言齐鲁两国会以不同的方式发展,齐国重利,鲁国重礼,而孔子推崇的又是礼制,这在齐国是完全不可能得到推行的。与其让老朋友在齐国再次受到挫败,还不如让他到列国之间多走走,散散心,增加见识,放宽眼界。加上齐同诸豪门世家间的争斗也是极为残酷的,和鲁国的三桓之争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孔子如果留在齐国卷入其间,搞不好就要死于非命,所以还是将他撵走为妙。

所以后来晏婴、齐景公先后去世,齐国诸豪门相争越演越烈,最终田氏代齐,齐景公的江山也由此断送,何况一介儒士出身的孔子呢?所以后世也有人说,管仲辅齐桓公,齐国进入全盛,晏婴辅佐齐景公,齐国由盛转衰,所以晏婴不如管仲,看官们你们认为呢?

第2名王猛,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帝国宰相,潍坊寿光人,他被后世称之为功盖诸葛第一人,也就是说在古代名相当中,能与诸葛亮一争高下的,也就只有他王猛一人了。王猛治国非常厉害,用兵打仗更是算无遗策,他辅佐前秦皇帝苻坚一统了北方,他和苻坚的君臣之谊也和刘备、诸葛亮非常相似,两人相知相敬,苻坚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只是王猛先苻坚亡,苻坚失去这位良相之后,兵败淝水,后来更是被叛将姚苌吊死在了五将山上。王猛还有一个孙子名叫王镇恶,后来成为了东晋末年权臣刘裕麾下的名将,不过下场也是非常凄惨的。

第1名虞舜,也称帝舜,华夏上古之圣君,也是上古五帝的最后一位。他是轩辕黄帝次子昌意的七世孙,出生于诸冯,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东夷人士,诸冯就是如今的潍坊诸城。帝舜的传说与事迹,小编在此就不多赘述了,他应该也是山东名气最大的人物,排名第一,应该也是无可争议的吧!最后,小编还想问问大家,潍坊高密还出了一位名气极大的文学家,看官们知道是谁吗?

0 阅读:24

史魔南歌子

简介:南柯梦醒怕春归,一棹烟波尽,风吹唐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