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心理科普:血液传播艾滋病,那吸血的蚊子为何不会传播HIV呢

恐艾干预心理 2023-01-08 18:12:01

提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大概有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恐友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只不过对于艾滋病最精准的知识,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这就是咱们恐友经常犯的错误,只知表面,不知核心,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恐艾心理中的认知偏差。

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并不是艾滋

其实在恐艾心理干预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恐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例如艾滋病既然可以通过血液传播,那么为什么蚊虫叮咬产生的血液,却不会导致艾滋病传染呢?

在此,我们一定要明确,蚊虫叮咬绝对不会导致HIV感染,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蚊虫吸血是单向的,只吸不吐,吸饱了等完全消化之后才会去叮咬下一个人,并不会将前一位被叮咬者的血液注入后一位被叮咬者的身体内。不知道各位恐友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文章中的关键性词语,如艾滋病感染需要体液交换。体液交换的意思是既要有病毒排除,也要有接受方,才能导致病毒传播。我们很多恐友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误区就是,只要我接触的地方存在着可能的艾滋病毒,那么就有很大概率被感染,事实并非这样,这就是认知偏差。就像大家总觉得艾滋病是血液传播为主,蚊子吸血,还要叮咬不同的人,一定容易传播艾滋,是一个道理。只有弄清楚一些特定关键词语以后,我们才能明白其中道理。弄懂一个知识不能光去研究表面原因,或者只是靠自己的感觉。

蚊虫叮咬无法满足传播的病毒量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蚊虫并非艾滋病病毒的宿主,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发育也不繁殖,待个2~3天即被消化,然后完全消失,请大家不要注意到所谓的完全,有时间恐友喜欢完全,觉得谁给他说完全,他就不想了,这种把自己安全建立在一个不熟悉的人身上,就算对方给他说完全,百分之一百其实都是没用的。分析都是看相对,科学是辩证的,而不是绝对的,一切绝对就是伪科学。这个可以和新冠进行比较,为什么同样作为病毒,需要寄主,新冠那么容易传播,包括目前国内流行的BA5和BF7,以及美国流行的XBB1.5,但是艾滋病毒却没那么容易传播呢。因为受大量的皮肤保护,艾滋病毒是很难找寻到他的寄主细胞,要通过开放性伤口进入人体去寻找到寄主,对于艾滋病毒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日常生活我们不用担心,只有特定的行为我们才需要注意呢,这也是为什么艾滋病目前可防可控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目前全国溯源工作总体做的都比较好,更能通过数据反应,很多地区的98%以上的感染是来自于高危性行为的传播。

第三个关键因素是蚊虫每一次叮咬所吸取的量非常少,一只蚊子即使吸饱也仅有2μl(即0.002ml)左右血液,携带的血液量太小,得叮几千次,或者几百只吸了艾滋病病人血液的蚊子同时咬你,才能凑够病毒数,感染健康人。这是我们常常给大家提出的原理要素中的足够载量的病毒是导致艾滋病毒关键的一环,结合咱们中国人喜欢共餐,但是并没有出现共同吃饭导致艾滋病感染,说明在吃饭就餐的过程中要达到标准量很难。我们也不是说蚊虫叮咬不感染,但是要几百上千只蚊子同时叮咬一个人,显然这不太现实。同样,我们也不能说打架一定不会感染艾滋病,但是要打架打到可以感染艾滋病那个程度,还是需要非常刚猛和惨烈的过程。这也是尾门一再强调,只有针对各位的行为具体分析,细致研判,才能做出一个综合客观的评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恐友在得到医生回复一句“没事,不会感染”,依旧觉得内心不满足,没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了。只有和医生保持足够时间的交流沟通,确定清楚自己所问问题都被医生掌握了解了,再去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假设,恐友的安全信号才会加强,也才会知道自己是彻底放心的。

把蚊子看成危险物体实则是恐艾心理防御

结合我们平时所做的恐艾心理干预工作,大家也就知道了,在上述三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最后再用常规的统计学来阐述一个观点,如果蚊子都能随意传播艾滋病了,那么广大的非洲人民,他们应该怎么办呢?显然,这是一个不成立的假设。文章中有一些数据引用了新疆天同的文章,在此表达感谢。

0 阅读:20

恐艾干预心理

简介:优秀防艾组织 专业脱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