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三省”中,第一个失去实权的机构为什么是尚书省?

鬼说天下 2024-11-16 15:30:02

了解古代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唐朝中央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但鲜为人知的是,“三省”后来都逐渐失去了实权。更有意思的是,唐朝“三省”中第一个失去实权的中央核心机构是名义上地位最高的尚书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汉光武帝登基后推行“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改革,尚书台成为朝政运转的核心机构。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尚书台一方面变得机构臃肿,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威胁到了皇权。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政权都推行了旨在削弱尚书台的制度改革,其中就包括中书和门下。

中书和门下本来是伺候皇帝的内廷机构,后来因为权力转移而逐渐演变为外朝机构。因为前身是内廷机构,所以中书和门下与皇权的关系更近。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些政权就已经出现中书的权势超过尚书的现象了(如南陈)。而给了尚书台(尚书省)致命一击的是隋文帝杨坚。

众所周知,杨坚掌权后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虽然尚书省在“三省”中名义地位最高(尚书省长官是二品,中书省和门下省长官是三品)并下辖六部,但最重要的中央决策权被完全转给了中书省和门下省。此外隋朝还有其他削弱尚书省的方法,比如整个隋朝只有一个活着的尚书令(杨素)。

可以说削弱尚书省是从东汉末年就形成的发展趋势,唐朝初年是将前人的改革成果制度化,比如空置尚书令。不过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在贞观年间存在效率问题和皇帝特殊,尚书省的长官依然负责主持宰相会议。因此尚书省在贞观年间依然还是实权部门,尚书省长官更是宰相们的首席。

唐高宗继位后,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被整合为政事堂,宰相会议的主持也变成了政事堂的首席中书令。政事堂的建立标志着尚书省的长官被完全排除在中央决策流程之外,政事堂更是直接对接六部。持续几百年的削弱尚书省运动彻底完成,尚书省也成为“三省”中第一个失去实权的机构。

4 阅读:573

鬼说天下

简介:余致力于胡侃中外诸般门类十余年,望与诸君共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