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体温是生命的温度。”如果大家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大多数情况都是第一时间去量体温,看看自己有没有发烧。
如果在37℃以下,就松了口气,确认自己没有发烧。反而是到了37℃却感到浑身不对劲,这是为什么,37℃不是人类的标准体温吗?
这一观念可能要更新了,现在的37℃已经算是低烧了,人类的体温普遍降低,我们的身体发生着变化,这一变化究竟是好是坏?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37℃的来历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37℃是人体的标准体温,这一标准是怎么来的呢?
1851年,一位名叫卡尔·温德里希的德国内科医生,在他的一项研究实验中,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
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显示,37℃以上的病人身体会有不适的状况,反之则没有。于是首次确认了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的数值。
但是单凭一个数值的体现,难以确定人体这项复杂机能的准确性。随着后来越来越多医生和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37℃只是一个粗略的数字,人体不同的部位对应的体温也有所不同。
比如,如果把温度计放在嘴里,和放在指尖测量,你会得到两个不同的数字,而这种情况下的偏高偏低不能说明你发烧了。
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最直观、客观体现身体温度的部位还是腋下,所以就有了如今的腋下测量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得到了另一个准确的数字,腋下温度在37.3℃以上才算是发热,这就给了发烧较大的“容错空间”。
另外,不同季节人的体温也会有所不同,甚至一天当中的各个时段,人体的体温也会发生变化,就连不同状态下的体温也都有所不同。
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尽管人类的体温会时时发生变化,但是变化幅度较小,维持在1℃之间。因此, 确定了人的体温是恒定的。
基于“人的体温是恒定的”这项理论,于是人们忽略了不同情况下人体体温产生的变化,将37℃定为了人类的标准体温,并将其记录在了教科书里,成为了我们现在观念的由来。
悄悄下降的体温就这样,37℃是健康体温的标准,这一观念流传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然而到了21世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对这项权威结论提出了异议。
他们从2001年便着手于人体体温的研究,发现现代男性与19世纪的男性想比,体温下降了0.32℃,平均每十年人体的体温就会下降0.03℃。
这项研究在当时引起了一些轰动,有赞同有反对的,褒贬不一,但是正是因为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们重新开始研究起人体的体温了。
在2017年12月,哈佛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指出该医院对35488名成年人进行了243506次的口腔体温测量,令人惊讶的是,健康的人的体温平均在36.6℃。
要知道,人体的口腔温度还要比腋下温度高0.2-0.3℃,这就意味着测量出的人体实际温度会更低。
而这些实验体,都是医院抽取的健康的人,没有感染任何疾病,也没有服用什么含有抗生素的药物,但是这项直观的数据,与2001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遥相呼应,共同指向了人类的体温在逐步下降。
于是,斯坦福大学“重操旧业”,继续对人体体温的研究。2020年1月,他们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在一直下降的观点,并且罗列出了多年的研究数据。
在不到200年的时间,美国人的体温就下降了将近0.4℃,现在的标准体温趋近于36.6℃。
同年,美国的加州大学也发表了研究,称亚马逊地区的一个与原始部落中,居民的体温也在下降,并且下降速度还非常快。在他们历时16年的跟拍记录中,平均体温从37℃降低至36.5℃。
有了这些学术大佬们的研究成果,人们也开始关注起自己的体温。发现一般情况下,无论怎么测量,体温都打不到37℃,一旦达到了37℃就有了发烧、身体不适等迹象。
这种现象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响应,各个国家都相继发现了体温下降的事实,激起了全世界的热议。
体温下降的秘密既然人体体温下降不是个例,而是全人类的整体状况,那么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这一变化呢?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认为,体温的变化其实是和环境相关。一个世纪以前的人们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我们吃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营养也就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们不再需要大量的能量将胃里的食物转化为养分,供自己吸收。
许多工作在室内便可以完成,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到,几乎常年处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中。长期下来,我们的身体会默认不再需要很高的热量或能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工作强度也远远不如19世纪那么辛劳,人的体温又受到身体状态的影响。较强的工作强度会使人容易出汗,体温自然会变高,但现在的工作普遍力气活很少,大家都倾向于脑力劳动,比那时的体温低也是很正常的。
基于此,科学家们猜想,现代人类缺乏运动可能是导致体温下降的“罪魁祸首”。现代优越的生活使人们不再需要为生活奔波,娱乐活动也仅限“方寸之间”,这就使得肌肉含量明显降低。
而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发热器官,每天可产生40%以上的体温,肌肉的减少会带来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体温下降。
如此看来,体温下降并非是一件好事了,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以生病时产生的炎症为例,此种反应可以迅速诞生各种蛋白质和细胞因子,提高我们新陈代谢的速度,促使体温上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发烧”。
倘若我们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程度的新陈代谢下,就会需要更多的食物来维持热量。此外,心脏的供血负担会加剧,其他器官的温度也会升高,不利于长久的健康。
因此,他们认为,体温下降其实是类似于人体机能在“保存实力”,为长久的寿命保持各个器官的活性和机能,有利于长久的健康发展。
科学家们还发现,引起人类体温下降的还有一个隐藏因子,那就是一种叫皮脂醇的激素。
这种激素的产生是源于现在人的压力过大,在高压状态下这种激素就会大量产生。它们能分解人体的肌肉,储藏脂肪,简单来说就是会使人变胖,然后体温也随之下降。
看来,时刻保持好心情也是维系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上种种原因促成了人体体温下降的秘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身体变化。
体温下降对身体的影响?人类体温总体系数下降,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会带给身体哪些影响呢?
人类体温下降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体温下降意味着新陈代谢的速度会较为缓慢。往好处说,就是代谢速度减缓,所需要的食物会比较少,可以省钱。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身体的心肺等器官不会需要较高的热量来维持它们的活性,有利于长寿。人的衰老和死亡往往是从器官的开始的,如果器官保持一个长久的稳定状态,那么会更有利于人的生命健康,人也会更显年轻。
但是,新陈代谢的变化也可能会对身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可能大家都常听老年人说,他们那个时候的身体如何棒,现在年轻人的身体太糟糕之类的话。
其实,这话也是有些道理的。人体的体温如果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低温状态,那么会导致自身RNA的稳定性和细胞的整体活性下降,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同时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影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的供养和营养。
综合来看,体温下降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这也正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变化,不用过度担心。
关于体温的猜想从19世纪到如今的21世纪,人类的体温已经下降了将近0.4℃,照这个速度下去,百年后的人类岂不是体温会在35℃,甚至是34℃?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体温下降是受到环境、生活方式等的变化,就类似于动物进化,会演变出最适宜生存的状态来适应目前的生活。
至于人类以后的体温会如何变化,将由未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决定,不能依靠一些单一的数值就做猜想。
在未来,人们还有可能因为一些变化导致体温升高,或者更低,这都是说不准的事。不过大家也不必担心,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会提供最好的适应能力来供大家生活。
点击,看更多深度好文
用户11xxx86
体温计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