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2》本来想着国庆档能大放异彩,电影这么爱国还这么大规模,按理说应该很受欢迎。结果,花30亿拍的电影,反让人觉得挺失望。大家都想看个宏大的战争大片,最后却成了大家讨论的无聊电影。原本想着能看到一场视觉和情感的盛宴,最后就只看到一些陈旧的战斗画面。里面的战斗不够吸引人,志愿军牺牲的画面就像是在流水账一样,观众自然没什么感觉,更别提情感共鸣了。
更糟糕的是,那电影的人物塑造太不行了。那些大腕儿演的志愿军形象,感觉太娘了,不够阳刚。人物形象本来就不稳,还那么油嘴滑舌,让人烦。本想着把自己代入战场英雄,结果他简直就像个秀场模特,哪有那种代入感?这角色设计真的让人失望,直接把我们对电影的热情给浇灭了。
张子枫的演技确实挺赞,但在《志愿军2》里演得有点儿让人迷糊。她那翻译角儿,居然后来去找爸爸了,这剧情看着有点尴尬,挺好玩儿的。大家看完都挺懵的,我觉得导演可能想加点人文味儿,但这“情怀”做作得有点过分,感觉像是在演戏。
张子枫在这部戏里的表现有点不够意思。她演的这个角色,亮点没几个,其实挺让我们失望的。我们本来想找一个能真懂志愿军战士心的演员,但她演的“有人情味”那部分戏,感觉像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看的时候都让人走神。这事儿也让我们对整部电影的品质打了个问号。
咱们凑热闹看那些战争大戏,图的就是那种心跳加速、危险四伏的刺激感。但《志愿军2》拍出来就像是在路过看热闹,关键时刻没什么劲,本来应该触动人心的地方没做到。咱们的志愿军战士那么英勇,牺牲时候就像演了个走过场,有点寒碜。这哪儿行,观众自然也就感受不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感情上也没太大触动。
这电影的打斗场面不刺激,也不太像真事。我们本来想看点激动的战斗场面,结果就那么平淡无奇,连个亮点都没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按理说应该是让人感慨,可就是缺少煽情,感觉不到情感的流动。看完电影,心里只剩下了失望和不甘。
抗美援朝那一仗本来正气浩然,挺让人感动的,还用得着那些生硬的戏码来撑场面吗?一不小心还可能弄巧成拙。电影里的剧情看着真假难辨、不自然。咱们想要的,不就是要真实性,展现人性深处的故事吗?可现在满眼都是演得陶醉的感情戏,剧情逻辑都飞了,这样不增色,反而是让人出神。
这电影对历史太不认真了,对咱们观众也不太走心。咱们期待的是有内容的、能触动心灵的历史电影,可看到一半,全是感情充沛但没头绪的剧情。
你知道那个只要投了300万的国庆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吗?它情感饱满,创意独到,还对大制作来了个漂亮的回击。你说这种小成本剧都能让人感动得流泪,《志愿军2》咋就不行?一看就清楚,钱不是万能的。关键是要真心对待每个细节,才能触动人心。
这个《长征路上的超市》投资不大,但是它真心诚意,点子也新鲜,很多人都被圈粉了。剧本扎实,情感深刻,创意十足,看一次就能让人眼前一亮。看完心里全是暖流,满满的感动和同感。反观《志愿军2》,虽然砸了不少钱,但就是没人心动。真的感情和创新的点子,才是真能把人看哭的秘诀。
《志愿军2》,主要是没深入刻画人物。抗美援朝的历史是靠大家牺牲和努力建立起来的,那种情感和力量,可不是光靠大片和明星就能展示出来的。我们观众除了想看热闹的爆炸和枪战,更想看到的是人在困境中的人性、坚韧、友情和爱国心。
这电影让人感觉不对劲,挺让人失望的。一出这个问题,观众对电影的印象都有些打鼓了。
这电影投资三十亿,一看发现观众都觉得没啥感情,剧情还乱得跟啥似的,真让人烦躁。现在的我们观众可不只是看个热闹,人家更注重故事、情感和角色。你看《志愿军2》拍砸了,可能就在提醒我们,那些大制作大片,可别光顾着热闹,真正感动人的还是那些接地气的真情实感和小故事。
我想问一下大家:就靠名人效应和那股热闹劲儿,真能让一个时代的记忆扎实留下来吗?砸再多钱,就能让观众对历史心生敬畏和共情了吗?